邵剑真老师与合肥“群众话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剑真老师与合肥“群众话剧”   摘 要:邵剑真老师是合肥乃至安徽话剧界的老前辈,一辈子奉献于“群众话剧”,对“群众话剧”的历史有相当的了解。   关键词:邵剑真 合肥“群众话剧” 历史   邵剑真老师今年九十有余高龄,我应该尊称为奶奶,能采访到这位合肥乃至安徽话剧界的老前辈,我深感十分荣幸。按照邵老的话说:她一辈子奉献于“群众话剧”。这里所讲的“群众话剧”,是指社会上各行业、机关、团体、工厂、学校开展的业余话剧活动。由于邵老从1949年合肥解放到现在,一直在台肥市文化馆从事群众文艺事业工作,因此对合肥市几十年来的群众业余话剧各阶段中的活动情况如数家珍,特别熟悉,掌握了很多资料。以下分三个阶段来阐述。   一、群众话剧的兴起   1949年8月到1951年春,是合肥群众话剧活动的兴起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起轴心作用的是合肥市业余话剧团和皖北师范文艺班。合肥市业余话剧团是在市文化馆刘杰馆长和几位中学教师的倡议下,并得到市军管会政委李广涛、宣传部长黎镜平的大力支持,于1949年7月份建立。团长由市委宣传部干事周芜担任。主要成员大都是中学老师,如周景绍(二中校长)、郑震(皖北师范美术教师)、李培仁、彭拜(一中教师)、戴庚昕(三中教师)、邵剑真(二中文娱指导员)等。   该团于九月上旬首次对外公演剧目是灵柯根据高尔基《底层》一剧改编的《夜店》。当时限于剧场的困难,头三场在市基督教会礼拜堂(仅有三百余人的席位)演出,很少售票,主要是招待机关干部、学校教师。后于11月11日至13日为救灾义演在新民大戏院公开售票演出三天。   《夜店》是部名著,扮演剧中角色的演员必须在文学、艺术上有一定的素养。从这次演出效果看,这台戏的主要演员基本上是称职的。如李培仁(导演兼饰闻太师)、戴庚昕(饰江湖老大)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第一“炮”打破了合肥剧坛上沉寂的局面,引起了各阶层人士对开展话剧艺术活动的关注,社会上不少热爱话剧者主动要求参加剧团。演员从初期十五六人扩充到三十余人;剧团成员也随之从学校扩展到机关社会团体。   为了话剧活动更加活跃起来,他们紧继《夜店》演出之后“趁热打铁”,借学校放寒假一个月的短暂时机,赶排了阿英的四幕话剧《李闯王》,1950年春节期间于新民大戏院演出,日夜两场,连续演出十余个满场。这部戏在政治上教育广大干部要加强革命内部团结,维护群众利益,巩固革命政权;艺术上较真实地体现了历史形象,因此得到市委领导的肯定与广大观众的赞赏。据邵老介绍,在当时选定这个剧目时,剧团的同志们信心不大,外界的舆论也认为以一个业余剧团的条件排这样一部庞大、复杂的戏有些“自不量力”。也许正因为有这种压力,迫使这个剧组的导演、演员、舞美产生了奋发图强的凝聚力。他们不但在一个月内把戏拍完了,还亲自动手把明、清朝代的服装、布景制作出来了。演出的效果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对一个业余剧团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但他们完成了。下面将这部戏的主要创作人员记下来:   《闯王》剧的导演由李培仁担任;主要角色:李闯王由李培仁扮演;李岩由戴庚昕扮演;刘宗敏由夏永国扮演;宋献策由周芜扮演;红娘子由邵剑真扮演;崇祯皇帝由周景绍扮演;牛金星由李明刚扮演。   1950年夏,时值美帝国主义加紧对新中国政权从军事、经济上进行威胁之际,业余话剧团为了在群众中揭露美帝历史上侵华的罪行,特选排了大型组剧《美帝暴行图》。这个戏由夏永安、李培仁、田荣分幕担任导演工作。于七月间在一高中建国堂连续上演五场。多系学校包场。这个戏的演出,在青年学生中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同时期与业余话剧团并肩开拓合肥话剧市场的主力军是皖北师范文艺班(后改称省文艺干部学校)的师生。皖北师范文艺班是以培养各县、市群众文艺骨干、学校文艺师资力量为宗旨的,他们为了配合戏剧艺术教学,同时为了推动社会上的话剧活动,1949年底到1951年,先后排演了大小话剧十余部。如1949年冬在校礼堂上演的郭沫若名著《棠棣之花》(由该校教师阐望导演。主要演员有:龚艺岚饰聂政,石德明饰聂莹,黄宁饰秦王)。1950年公演了阳翰笙的《大渡河》(导演阚望。主要角色:石达开由郑震扮演,杨秀清由宋枫扮演,北王由沈庆衍扮演,韩宝英由石德明、万先康扮演)。1951年中,他们又连续排了三幕剧《思想问题》以及独幕剧《十六条枪》《钥匙在谁手》《不要当炮灰》等。从上述情况看,邵老把合肥群众话剧兴起的功劳,归于这两支群众性的话剧队伍的努力,是当之无愧的。   二、群众话剧遍地开花   1951年至1964年,这期间应当说是群众话剧繁荣昌盛的时期。由于群众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对话剧演出的社会效益有了重视,市中心文化馆、区文化馆、市总工会、文化宫等单位都采取了积极开展话剧活动的措施。例如:   (1)为便利业余演出,市文化馆先后在蔡家大园开辟了露天剧场,淮河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