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输送和药物控释体系的应用前景.pdf
2006年 7 月 基础医学与临床 Ju ly 2006
第 26卷 第 7 期 B a sic C lin ical M ed icine Vo l. 26 No. 7
文章编号 : 10 0 1 6 3 2 5 ( 2 0 0 6 ) 0 7 0 6 84 0 5 专题综述
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输送和药物控释体系的应用前景
杨 菁 ,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市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 , 天津 300192)
摘要 :纳米粒子作为药物和基因的载体显现出极大的潜力并被广泛研究 。纳米粒子的超微小体积可使药物输送
智能化 ,例如靶向定位地将药物投递到病灶局部或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 。纳米粒子的载体材料可屏蔽药物不良
气味、维持药物长期缓慢释放 、延长药物半衰期和减小毒副作用等 。本文将从纳米药物输送 、控释制剂的制备和应
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
关键词 : 纳米粒子 ;药物载体 ;基因载体 ;控制释放
中图分类号 : R3 1808; R9 文献标识码 : A
Persp ective on the app lication of nanop articu le s a s drug delivery
and control relea se system s
YAN G J ing, SON G Cunxian
( In stitu te of B iom edical Engineering, Ch inese A cademy of M edical Science, Tianj in 300 192 , Ch ina)
A b stract:N anop articu le (N P) a s a drug and gene carrier ha s shown great poten tial and ha s been w idely studied.
Due to its u ltrasm all size, N P can ach ieve in telligen t delivery of drugs, such a s deliver drug sitesp ecifically to dis
ea se focu s or targeted tissue, even in to target cells. The carrier m aterials of N P s p rovide it w ith such advan tage s a s
sh ield ing odor, longterm su stained relea sing of drug, lowering toxicity, extend b io logic half life of drug and gene,
etc. Th is review emp ha size s the m anufactu ring techn ique s and app lication of nanop article s a s drug and gene deliv
ery system.
Key words:nanop article s; drug delivery; gene delivery; controlled release
纳米粒子作为药物与基因的载体 ,为 目前临床 可能达到有效的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