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1
讲信修睦:传统文化的和谐智慧
张东平
古人云:大道之行。讲信修睦。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不仅是传统道德哲学和法律文化的重要范畴,也历来被古代先
哲奉为修身齐家与经世治网的圭臬,它在几千年文明传承过程中逐
渐积淀为规范与调节社会生活的一种智慧。而相比之下,当今社会
诚信资源的稀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梳理和发掘我国传统
诚信观,实现诚信文化与时代文明的承接,乃社会现代化转型之
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需。
一、传统诚信文化
诚信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它发端于古代社会特定的物
质生活条件。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渐渐演化为人们约定俗成的
一种基本规蓬。
(一)传统诚信释义
从词源上看,“诚”和“信”最初是分立的,“信”的概念比
“诚”出现得还要早,但二者几乎均起源于祭祀鬼神的祷告与盟
誓,主要意指笃信鬼神的虔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诚,
信也”,。信,诚也”,二者可互训。从先秦开始,诚信在个人修养
及社会生活方面的作用就已为各方所认同。诸如“君子养心莫善
于诚”、“畜不信者行不果”、“巧诈不如拙诚”等经典论述直接或
间接地阐明了讲究诚信的重要性。具体而言。传统诚信的涵义已涉
及到了桂会关系鹄方方霭葱。
242
第一,诚信为修身之法。孔子日: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①,即立身处世应讲诚信。三国时刘劭认为,“信者,德之固
也。”②指出诚信是道德修养的根本。可见,古代社会将诚信视为
修身养性的一种基本要求。至宋代,周敦颐甚至将其看成“五常
之本,百行之源”。
第二,诚信为交往之道。古人认为,讲信义是社会交往的基本
准则。《大学·传之三》记载日:“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交
友规则应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国与国之问相交往往也要
遵守这样的道义标准。
第三,诚信为立政之本。不仅儒家提出“上好信,民莫敢不
用情”,④而且法家对诚信立政的作用也很重视,所谓“小信成则
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⑤如战国商鞅强调以诚信强国利民,唐
代《贞观政要》也有类似记载。魏征兢曾向唐太宗谏畜到:“德礼
诚信,国之大纲”,⑥这对唐前期的治国方略起到了积极影响。
第四,诚信为法威之源。“赏罚信必,则善劝而奸止”,⑦树立
法律威信极其重要。商鞅变法始于“立木赏金”,而诸葛亮治军同
样强调“以大信为本”,⑧赏罚一致,军纪严明。北宋范仲淹则进
一步提出“法度所以示信”,⑨更是从社会规则的角度提出了法律
诚信的思想。
第五,诚信为商贾之绳。尽管我国古代“重农抑商”,但一旦
参与经商即要遵循“市价不二,国中无伪”④的准则,即商业经营
‘论语,颜渊。
‘人物志·八观。
‘论语-学而》。
论语,予路》。
‘薛裴子·外储{旦左上。
‘贞观政耍·诚信》。
‘管子·版法解》第六十六。
《诸葛亮集·文集》。
‘宋史-范仲淹传》。
①⑦③④⑤⑥⑦⑧⑨@ (孟子r媵文公上)。
243
活动同样必须诚实可信。由于传统商德非常看重“可终身而守约,
不可斯须而失信”①,以至于明清时期的经商大都标榜“贾而好
儒”。
(二)传统诚信定位
从修身之本到经商之道,再到立政之基。勾勒出传统诚信实践
的轨迹。然而,“信”作为价值中立的规范,在古代却并非没有限
制,否则就可能陷人教条的桎梏而违背原意。孟子说:“大人者,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②很明显,“信”拘于“义”。
“义”即道义,在古代不仅带有公理性,而且代表正义观。看来,
传统诚信观突出“至善”,信义相连,讲求道义,是一种追求人伦
修养的价值标准。不过,这种“信义”思想在另一方面却又导致
了“君子不言利”的观念倾向,使之往往只侧重精神境界,而对
经商牟利嗤之以鼻。虽然这对当时简单的自然经济关系而言并无不
妥,但却至少在排斥功利的意义上相当程度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这不能不说是传统诚信观的局限之一。并且,传统诚信扎根于
以宗法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熟人社会”,建立在人格担保基础之上
的诚信伦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