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族谱编修之回顾和展望.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门族谱编修之回顾与展望 萧永奇叶钧培 一、金门历代居民的变迁 金门有住民始于晋元帝建武间(317),时居民徙居于此,以为避祸蓬莱;迄今已1600余年;唐德 宗贞元十九年(803),泉州置牧马区五,浯洲其一也,以陈渊为牧马监,率十二姓来此,化荒墟为乐 土;靖康变后,宋室南渡,有泉州梁克家、曾从龙兄弟等,发众来浯,设堰筑埭,划海为田。渔农于 焉倡兴;宋末,元兵顺江东下,帝呙溺海,志士遗民,不甘为元统治,相率南奔。考察各姓族谱,多 有宋末元初避乱来金者。元大德元年(1297),建浯洲场征盐,场辖十埕,埕分上下,上埕辖永安、 官镇、田墩、沙美、浦头,下埕辖斗门、南埯、保林、东沙、烈屿①,其大半都在金沙地区。从晋代 起,历唐、宋、元至明中叶(1550年左右),凡1000余年,奠定金门的农业、渔业、牧业、盐业的基 础。明朝时代,浯洲有“海滨邹鲁”美誉,人文荟萃,英贤辈出。各姓进士、举人不胜枚举,亦属产 业发达的必然结果。然自明中叶后,居民骤增,加上兵燹扰民,如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金门。浯民 群处荒岛,贼寇出没无常。明末,郑成功以金厦为反清复明的后卫与前站,多次与清军相抗,而清政 府乃实施迁界,先民被迫内迁大陆30里,部分迁往澎湖,金门岛十余年人I:1净空,成为荒岛。 在清中叶后,五口通商,金门人也开始往南洋外移谋生,大多从事水上运输业,如远洋或近海的 航运及驳船运输等、货物加工转卖的九八行;从1800年到1950年150年间,金门人先后前往南洋开 疆拓土,如今在南洋的金门人,从事的行业远比以前更为广泛,如银行业、地产业、建筑业、国际贸易 等等;在南洋各地金门会馆的成立与存在,便是要让海外金门年轻的一代知道祖先们离乡背井、远渡重 洋的沧桑史,从而“饮水思源”,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价值,目前在南洋海外的金门祖籍人口估计约有70 万以匕②。 二、明清以来金门修谱概况 金门居民源自中原氏族,现约有百余姓,对族谱编修收藏极为重视,民间修谱的风气大盛于明代 中叶,此乃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修谱环境。 当时金门学风蔚然,人才辈出,举人、进士多达200余人以上③,西洪的“人丁不满百,京官三 十六”,可见一斑。流风遗绪,清代武将辈出,仕宦之家。皆有族谱。从修谱中可见若干姓氏族谱记 载,其开基始祖最早年代可上溯到唐代@;大约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重修谱,或在民国初年修谱;估 计在民间有旧谱约百本以上,由于年代久长,或散佚、或战火中付之一炬;或随先民的迁徙,携带往 澎湖、台湾、南洋等地而得以保留;有的族谱辗转佚失,如民国初年间,吴坑郑氏携带族谱到大陆宗 亲募款,因恐雨淋故未带回来;有的放置在自己老家神龛内尚不知;有的差点被当成点火废纸;有的 族谱可能在19、20世纪被摩门教收集典藏,但是只要积极的修谱,许多旧的谱书就会逐渐的出现。 ·392. 从现有的旧谱中,就可整理出金门地区村史、产业史、移民史、林业史、社会史等等相当丰富的 史料,例如,在2003年底,黄奕展先生与笔者在闽南文化研讨会上发表一篇文章《从族谱中看金门金 沙溪周围居民的变迁》印,勾勒出明朝前金门金沙地区地形变化,在元大德元年(1297),建浯洲场征 盐,金门地区有十座盐场,金沙地区就占有七座,而金门最后一座盐场西园(永安埕)在1995年7月 1日起正式关闭,从此盛极数代的金门盐业成为历史! 金门阳翟陈氏族谱中记载,其开基始祖陈达,字宗源,号松岗,于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 领父命奏镇同安浯洲盐场,择地居之,因其先世自中州固始之阳翟播迁而来,b居浯岛之地,亦以阳 翟名之;太武山下蔡厝村的蔡氏,约在南宋迁居金门,其族谱谱序日“……陈进赘后,柯衰陈盛,地 名改名阳翟,’实柯宅非阳翟……”可以肯定在宋朝阳翟、蔡厝就已建村,如用相关的族谱比对,则建 村史可明确地整理出来。金门的赵氏,为宋室赵匡胤的后代,17世裔孙赵孝成于宋末b居金门浦边, 在明、清之交,又迁徙澎湖,返回福建,如今金门赵氏仍沿用宋朝所订昭穆。 关于明末清初之际的历史,族谱或多或少有记载,成为研究的引用依据,如在《金门忆往——明 末清初金门局势探讨》㈣一文中,就引用族谱来验证当时的迁界的情况。那时的先民不是迁往福建内 陆,就是随郑成功移驻澎湖、台湾,同时部分先民也把谱书带出去。目前在澎湖的居民,其来源依据 实地查访及族谱记载等方式考证,有80%以上祖先为金门籍④。 在清中叶后,金门人开始往南洋外移谋生,随后也相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