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选项课及其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pdfVIP

太极拳选项课及其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极拳选项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李蕾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概要:大学阶段是身体发育、机能完善的重要阶段。近年来调查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水 平出现较大的滑坡现象。因此,如何塑造大学生健康体魄成为当今群众体育研究领域重点关 注的问题之一,并被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沙海霞,杨金田,2010 )。国内关于不 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研究中,涉及到的项目有健美操(韩丽萍等,2007; 王亚立,2010;张琳,2010;赵敬国等,2010;王亚立,2009;袁静等,2009;王亚力,2006 )、 体育舞蹈 (王兵,2008;郭振新,2007 )、武术 (以武术基本功为主要训练内容)(冯云辉, 2010 )、中长跑(陈金霞,2009;杨金田等,2010 )、足球 (杨金田等,2010 )和羽毛球 (沙 海霞,2010 ),而有关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而且已有的 试验多是课外干预,未能真实反映大学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因此,本文 旨在通过对公体太极拳选项课后学生健康体适能相关指标的测定,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 究,了解太极拳选项课在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中的作用 (从心肺适能、肌肉力量、肌肉耐 力、柔韧性和体成分以及比较性别差异几方面展开)。同时,阐述课外体育活动对太极拳选 项课健康体适能促进作用的影响,为高校公体选项课的开展及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提供理 论参考。 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淮北师范大学2010 级太极拳选项课学生 120 人。通过调查问卷选择无 疾病或伤残,无长时间运动史,身体状况良好,初次学习太极拳,且愿意参与本项研究的学 生,参加开课前(或第1-2 周)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剔除健康体适能指标差异过大的学生, 最终确定太极拳选项课学生80人(其中男女各40 人)为研究对象。采用2 ×2 (或3)设计。 性别分男、女二组,课外体育活动分多、少二组(或多、一般、少三组)。选项课按正常教 学要求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部分同学不提要求,或要求其尽量少参加;另外部分同学要求必 须每周至少参加2 次以上,累计不低于210 分钟的其他体育活动,最后根据活动量统计数据 决定分二组或三组。数据统计包括配对T 检验、两因素方差分析等。 结果:18 周的太极拳选项课改善了大学生的心肺适能、体成分和柔韧性,但对肌肉力量和 肌肉耐力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男女生间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课外体育活动多对太极拳选项课 改善健康体适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结论:太极拳选项课改善大学生健康体适能主要表现在有氧适能的提高,而同时提高肌适能 还需进行一定的力量素质练习。 参考文献: 1、Beets, M. W. and K. H. Pitetti. Contrib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to health -related fitnes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J Sch Health. 2005, 75(1): 25-30. 2、Westerterp, K. R. Assess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a critical appraisal. Eur J Appl Physiol, 2009,105(6): 823-8. 3、Hands, B., D. Larkin, et al.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hysical activity, motor competence and health-related fitness in 14-year-old adolescents.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09,19(5): 655 -63. 4、Chen, T. L., H. C. Mao, et al. The effect of yoga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in school-age asthmatic children. Hu Li Za Zhi. 2009, 56(2): 42-52. 5、Sallis J, Haskell W, Wood P,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n the Stanford Five-City Project. Am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