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矿床地质
2014年 MINERALDEPOSITS 第33卷增刊
修武盆地上震旦统烃源岩酸解烃特征及烃气成因
杨志强,漆富成,张字龙,李治兴,王文全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
修武盆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该区晚古生代一新元古界分布着多层碳质较高的泥岩、页岩等烃源岩层,
层位稳定,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其地质研究、地质勘查及利用程
度均十分低下。在当前资源面临危机、技术水平提高的有利形势下,开发利用晚古生代一新元古界的油气
资源意义重大。本文仅对修武盆地新元古界烃源岩酸解烃特征作一介绍,并对其成因及来源作一初步探讨。
1 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
修武盆地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的次级构造单元一一下扬子坳陷带,归属于九江坳陷的修水。武宁复
向斜。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构成该复向斜的变质褶皱基底,震旦系一三叠系下统为复向斜的主体,轴向一般
呈北东东向,部分地段为近东西向及北西向。区内地层出露较全,从中元古界到新生界,除缺失侏罗系、
自垩系以及泥盆系、石炭系的部分地层外,其他各系均较发育,特别是震旦系至下志留统发育最为齐全。
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大型断裂以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逆冲断层为主。区内各类岩石均遭受不同程度
的蚀变,常见的有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其中,硅化表现为以而型蚀变为主,碳酸盐化常呈脉状,
黄铁矿化以团块状和颗粒状为主。区内尚未发现岩浆岩。
1.2上震旦统地层
修武盆地上震旦统地层分为皮园村组(灯影组)与蓝田组(陡山沱组)。皮园村组(灯影组)地层岩
性以中薄层硅质岩为主,夹薄层硅质泥岩、黑色碳质页岩、白云质泥岩和硅泥质粉砂岩。据资料显示,该
m。总体上,该地层
层厚度为】6.7~104.9/11,但在野外通过对地质剖面实际测量显示,厚度在28.2~68.5
区域连续分布,出露面积较少,主要被寒武系及其上覆地层所覆盖。与下伏蓝田组和上覆王音铺组均为连
续沉积,整合接触。
蓝田组(陡山沱)地层区域分布岩性不尽相同,厚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岩性总体为薄层.中薄层白云质
m厚,常与白云质
岩为主,夹泥(硅)质白云岩及黑色碳质页岩,其中黑色碳质页岩厚度一般为0.5~1.5
泥岩互层。该层总厚度为13.6488m,与下伏南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震旦统地层酸解烃组成及特征
酸解烃是用酸分解岩石样品所释放出来的烃类气体。本研究对酸解烃进行了包括甲烷、乙烷、丙烷、
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和正戊烷的组分分析。在烃类气体中,甲烷是运移能力最强的气体,而重烷(C2+)
的扩散系数低,被岩石吸附的能力强,可在封闭孔隙中聚集。为了避免生物细菌作用产生甲烷的干扰,大
多数研究者用难以在近地表生成的重烷(C2+)和总烃(∑c)与甲烷的比值作为特征参数探讨烃类的来源
和成因。
修武盆地的酸解烃岩石样品,均可检测出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JE]‘烷、异戊烷和正戊烷。为
650 矿 床 地 质
w(c。+c5)则很小。5q夕[-,样品分布较为集中,暗示研究区的吸附烃可能具有同源的特征。
3烃类气体成因和来源
修武盆地酸解烃分析结果表明,上震旦统碳质页岩中确实赋存有大量渗漏烃类气体,通过酸解烃组分
的研究有助于判明烃类气体成因、来源,从而更好地指导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3.1烃类气体成因
烃类气体成因通常是利用甲烷碳同位素来确定,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油气勘探中的甲烷干燥系数、
烃类湿度指数等方法判别甲烷成因。一般情况下,甲烷干燥系数(M)的计算方法采用体积比,即M=Vc;/Vc。:
解成因,K100时指示生物成因。另外国外研究结果认为,可以把烃类湿度比值小于100视为指示典型热
解成因,介于100~1000视为指示混合成因,大于1000视为指示典型微生物成因。研究区轻烃在甲烷干燥
系数~烃类湿度比分类图上的投影。从投影结果可以看出,酸解烃样品主要为热解成因。
3.2烃类气体来源
烃气的来源主要有3类,包括有机质在生物化学带内经过微生物降解、热解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与应用技术.pdf VIP
- 具身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具身智能大脑,人形机器人发展.pdf VIP
- 半导体外延工艺技术发展趋势.pptx VIP
- 离散制造数字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pdf VIP
- 2025年度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docx VIP
- GB∕T 1355-2021 小麦粉 GB∕T 1355-2021 小麦粉.pdf
- 欧洲人的标准 EN10088-1-2005-Eng.pdf VIP
- Panasonic XQG70-E70XS E70GS E70GWwashing machine Manual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函数的定义与函数的性质.pptx VIP
- 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养老机器人,AI养老.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