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限制几何构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苯乙烯与乙烯共聚合.pdfVIP

新型限制几何构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苯乙烯与乙烯共聚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型限制几何构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苯乙烯与乙烯共聚合.pdf

第29卷 第 12期 应 用 化 学 V0】.29Iss.12 2012年 12月 CHINESEJOURNALOFAPPLIEDCHEMISTRY Dec.2012 新型限制几何构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 催化苯乙烯与乙烯共聚合 潘玉鹏 谢鸿雁 崔冬梅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39; 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 常州213022) 摘 要 合成了2种限制几何构型稀土配合物 (IndCH:一Py):Sc(CH:SiNe,)(1)、(FluCH一Py)Sc(CHSiNe3) (2)(Py=Pyridyl;Ind=Indenyl;Flu=Fluoreny1),在有机硼盐与烷基铝的活化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催化行为;配 合物2组成 的催化体 系可 以引发苯 乙烯 与 乙烯共 聚,得 到多嵌 段共聚物 ,共聚活性最 高达 1.21X10ks/(mol(Sc)h·)。该共聚物经化学溶解性实验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证明无均聚物存在。共聚物 中,聚苯乙烯链段保持间规性,并且其含量可调。由示差扫描量热法得到了不同投料 比所得共聚物的熔点 (237~257℃)。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一10.7×1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2.O5~2.34。 关键词 稀土烷基配合物,限制几何构型,苯乙烯,乙烯共聚,间规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0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518(2012)12—1389-05 D0I:10.3724/SP.J.1O95.2012.20424 间规立构聚苯乙烯 (sPS)是半结晶性热塑性塑料,具有低介电常数、高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低 密度、高弹性模量及高结晶度而倍受关注 引。但其易脆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引入共单体是一种有 效的解决方法。采用过渡金属(如Ti)催化体系得到的Ps—PE共聚物中,苯乙烯的立构选择性得不到保 持,影响了材料的性能。其原因在于可以引发苯乙烯间规聚合的为Ti(Ⅲ)活性中心,而引发乙烯聚合的 为rri(Ⅳ)活性 中心,均不 同于引发苯乙烯、乙烯共聚的活性 中心_3 。候召 民等 利用配合物 CpScR (thf)在有机硼盐的活化下,得到了间规苯乙烯一乙烯共聚物。但关于限制几何构型稀土配合物 的催化体系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 本文采取限制几何构型配合物作为前躯体,在烷基铝与有机硼盐的活化下,催化苯乙烯与乙烯共 聚,得到的共聚物中,苯乙烯链段含量在60.79%~65.62%,且保持富间规度,随着苯乙烯投料比的增 加,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基本保持不变。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茚(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芴 (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氯 甲基吡啶盐酸盐(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化学纯;nBuLl(1.66mol/L正己烷溶液,美国Sigma. Aldrich公司)。、 VarianUnity-400型核磁共振仪 (美国Varian公司),测试温度25℃或 125℃;BrukerSmartApex型 x射线单晶衍射仪 (德 国Bruker公司),测试温度 一88.5oC;Mbraun手套箱 (德国Mbraun公司); GPC-220型凝胶渗透色谱仪 (英国PolymerLaboratories公司),测试温度 150℃;Perkin—ElmerPyris1DSC 型示差扫描量热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测试温度25—300oC,升温速率 10~(2/min。 1.2 实验方法 1.2.1 配体的合成方法 1)在N:气保护下,于一3OQc向5.2g(45.0mmo1)新鲜的(减压蒸馏提纯)茚 2012-09-24收稿,2012-10-08修回 通讯联系人:崔冬梅,研究员;Tel:0431Fax:4031E-mail:dmcui@ciac.j1.en;研究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文档评论(0)

5158746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