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前言
碳酸盐岩在成岩过程中遭受各类溶蚀作用。这些溶蚀往往能极大的改造碳酸盐岩的储集
性能,如表生和埋藏过程中,溶蚀产生的次生孔.洞.缝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l卅。因
此,厘清碳酸盐岩的溶蚀规律对认识储层发育意义重大。目前碳酸盐岩溶蚀的研究主要是通
过对构造配置、沉积格局和岩相学分析,推论溶蚀发生的时间、期次和作用方式等【7一。还
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溶解动力学实验的方法模拟碳酸盐岩成岩过程中遭受的各类溶解
作用,直接揭示碳酸盐岩溶解过程中的行为、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微观形貌的发育演化[9-Ⅲ。
l研究现状
碳酸盐岩溶解动力学主要研究碳酸盐岩与流体介质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属性和动力学特
征。上世纪70年代起,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工作,详细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如岩
性、溶液组分、pH、温度等,碳酸盐岩的溶解动力学行为。
1.1岩性的影响
Erga和Terjesen[15】通过测定固液界面处方解石的溶解速率发现溶解速率与方解石表面
积呈正比。Cubillastlq在对比冰洲石、文石和各种生物壳体的溶蚀实验时,就发现碳酸盐岩
的溶解取决于样品的复杂结构和溶液组分,结构复杂的生物成因碳酸盐岩溶解要快。何宇彬
等㈣通过实验指出,灰岩类岩石的比溶解速率相对快慢为:泥晶灰岩粒屑灰岩亮晶灰岩;
白云岩类岩石的比溶解速率相对快慢为:泥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粗巨晶白云
阜【40】
徊 o
1.2流体介质
pH:不同pH范围内,碳酸盐岩溶解动力学机理不同。Plummettl8】实验模拟方解石溶解
动力学时,发现pH3.5时,方解石溶解为传输作用控制;3.5pH5.5时为混合作用控制;
pH5.5时为化学反应控制。
钙离子的水合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使得溶解减慢。
Terjesen|211指出Pb2+,Cu2+,Zn2+,Mn2+的抑制效应随抑制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强。
阴离子:Sj6ber9122】曾经得出在S042‘存在的情况下,方解石的溶解速率常数减少40%的
实验结果,发现S042‘的对溶解速度的阻碍作用随Ca2+和M92+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他把结
吸附多的SO。2。,从而阻止溶解反应的进行。
1.3温度的影响
碳酸盐岩溶解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然而,这种规律并不一致。如张荣华【9】,龚庆杰
【23】就发现卤水条件下,灰岩的溶解在200C时,出现一个溶解高值,之后溶解减缓。崔振昂
等发现乙酸条件下,白云岩这个溶解高值出现在130℃附近。而蒋小琼等通过不同酸性溶液
对碳酸盐岩的溶解机理研究后指出,C02和乙酸环境下,溶蚀最易发生的温度为60-90℃,
而H2S为120—150℃。
1.4微观形貌
溶解常常改变矿物(晶体)的形貌产生溶蚀坑、溶蚀孔和溶蚀洞。针对这些形貌的变化,
主要有两种解释:科塞尔理论模型(KosselCrystalModel)‘卅、BCF理论模型和溶解阶波模型
197
(DissolutionStepwaveMode)I[25,26]。
图1科赛尔理论模型示意图【矧
科塞尔模型以周期性键链(PBC’s)为基础,依据含有周期性键(PBC’s)链的数目将矿物(晶体)表面分为F
图2.2.1。溶解速率与PBC’s的数目成反比,相对溶解速率为KsF面,简单的对应就是晶面上凸起的尖
角或粉粒容易溶解。其次为晶棱或裂隙等,而较为平坦的晶面最不被溶蚀。
实际上,晶体的溶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解决这
个问题,美国耶鲁大学地球科学家Lasaga于2001年,
2003年分别提出了溶解阶波模型(DissolutionStepwave
Mode)㈤。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溶解首先在位错、
缺陷、扭折的晶面处产生溶蚀坑,然而围绕溶蚀坑会产 b
生一系列的阶波,随着溶蚀的进行,阶波横向上向外拓 Dissolution
展,纵向上向下加深,如图2。最终这些阶波或汇聚、 蕾 、;s脚■二
或尖灭。如同一粒石子投入池塘中产生的水波~样,溶
图2.Mont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