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学
第 27卷第 4期 徐 州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2012年 12月
V01.27No.4 JournalofXuzhou InstituteofTechnology (NaturalSciencesEdition) Dec.2O12
基于全信息理论的认知模型研究
浦 江
(徐州工程学院 ,江 苏徐 州 221008)
摘要 :依据全信息理论 ,在吸收认知及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的层次模型,即信
息认知模型和知识认知模型.信息认知模型满足于人类的基本需求,知识认知模型适用于高层次需
求.该认知模型为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提供 了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全信息理论;认知模型;信息认知模型;知识认知模型
中图分类号:0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58X(2012)04-0049—06
认知科学是 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对人类 自身特有 的认知心理活动 (即脑和心智 的内在运行机制)进行系
统研究 的一门边缘学科Ⅲ1],涉及哲学、心理学 、脑科学 、信息科学 、语言学 、计算机科学等.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1)是认知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建立认知模型实际上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理论 (cognitivetheory),借助于
认知模型人们可以有效地描述人类认知的各种成分或要素的相互关系、信息加工的阶段性,以及从一个阶段
过渡到另一阶段的特点;根据认知模型可以解释实验 中发现的各种事实和现象,并预测认知的实验结果.
回顾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 ,人们对认知模型的研究趋向于三种不 同的模仿认知的观点:一是认
知的宏观模型 ,以认知进化为代表的认知发展模型,如皮亚杰 (J.Piaget)的图式模型和凯斯 (R.Case)的控制
性结构模型 ;二是认知的中观模型 ,以信息加工为隐喻符号表征模 型,主要代表人物有奈瑟 (U.Neisse)等;
三是认知的微观模型,以联结主义为隐喻的神经网络模型,以鲁梅尔哈特 (D.E.Rumelhart)等提出的平行分
配过程模型(PDP)为代表.
钟义信先后提出了全信息理论 。]、知识理论_|5 和基于机制主义的机器知行学原理:信息一知识一智能
的转换与统一理论 【7],将人工智能研究中的结构主义 (指神经网络模型)、功能主义 (指信息加工模型)、行为
主义 (指刺激 一响应模型)三种方法统一在机制主义的框架 内[g].本文依据上述理论观点 ,在吸收认知及脑科
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宏观上提出了基于全信息理论 的认知模型,包括信息认知模型和知识认知模型.
1 全信息理论
1.1 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
在全信息理论 中,本体论信息是事物的原始信息,是该事物关于 自身所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 自我表
述.本体论信息是事物本身所表现的信息,与主体是否存在无关;认识论信息(或称全信息)是认知主体关于
事物所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表述 ,由于主体具有感知能力 、理解能力和 目标 ,所以这种表述将包括状态或
方式的形式、含义及其对主体而言的效用 ,分别称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它们的整体则称为全信
息.通常用符号 △ 、△ 、△I 和 △ 。分别表示语法 、语义、语用信息和全信息的增量 ,它们之间的关
系E4]为
AI 一 F(AI… ,2xI… ,AI ) , (1)
即 △ 为 △ ,△ 。,△ 的F运算 ,F为全信息模式运算算子 ,如分类记忆、搜索提取和类比选择等 ,F与
主体的本能需求有关.
1.2 先验信息、后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为了建立全信息模型,参照文献[2]引入主体的先验信息、后验信息、实得信息等概念.
收稿 日期 :2012-10-18
基金项 目:江苏省教育厅教改研究项 目(JSGJ120);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 究项 目(2010一R一17275)
作者简介 :浦 江(1957一),男,上海人,副教授 ,主要从事信息理论、认知理论、人工情感等研究.
· 49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鹦鹉养殖与驯化.pdf VIP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非谓语动词课件 (共49张PPT).ppt.pptx VIP
- 雕刻机快速调试使用指南教学文稿.pdf VIP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按单元整理).docx VIP
- 骨折术后护理查房.pptx VIP
- 《高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新高二数学专项提升(人教A版)暑假培优练04 直线与圆 (14大巩固提升练+能力提升练+高考专练) 学生版.pdf VIP
- 2026届高考数学专项复习:直线与圆.pdf VIP
-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重点题型章末总结(14类热点题型讲练)原卷版-2025-2026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df VIP
- 执业药师中药二单味药整理学习.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