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南民族大学校情校史【以校情校史培训纸质档为考核重要依据】
2.3.1学校概况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 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60年来学校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3258人,招生范围扩大到了31个省(市、自治区),在湖北、河南、内蒙、新疆、广西、云南、西藏等7个省(区)进入第一批招生,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0%,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现有教职工1891人,其中专任教师120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人。学校有涵盖文、史、理、工、管、经、法、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5个,有涵盖11大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点85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校设有法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美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关系。2008年学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
学校现占地1446亩,校舍面积75余万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精致环境。校园布局上功能分区明显,基本上可以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家属区等几个区域。现有教学用房15栋,宿舍公寓32栋,另有北区即当代学生公寓。校内有包括5个学生食堂,3个教工食堂、体育馆、游泳馆、生活超市等完善的生活设施。优美的环境,优良的教学设施也为各民族师生营造了一个幽雅的学习生活乐园。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民大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现在就开启我们的体验之旅,感受母校的成长变化。
2.3.2学校标识
(1)校徽
(2)校训
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笃信好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忠实、忠诚、专一之意。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等。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治病、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是其“刚、毅、恭、敬、忠、信、宽、敏、惠、勇”等“仁”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之意。“笃信好学”,意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孔子认为,“笃信”与“好学”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中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对真理的服从既要绝对“笃信”,还要“好学”。“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充盈其身。每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完善道德修养。
自然宽和。“自然”引自蔡元培先生“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发展个性,崇尚自然”是他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宽和”在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中虽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但“宽”与“和”分开来用,含义颇丰。“宽”在古代哲学中是“仁”的内容之一,有宽弘、宽厚之意。宽的根基是对于万物(包括人)的爱,其表现是爱万物,无条件的爱,爱自己、爱别人,甚至爱别人的缺点,展示出人内心的深厚、博大、充实。在《周易》之前,“和”的含义其一指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相亲。其二指与“同”相对的“和”,意为杂多的统一、有差别的事物的和谐。《周易》的“和”把宇宙自然生命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看成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和”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根据。老因此,“和”作为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是以万物内部有相反、相异的力量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和”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个别性为前提的。“宽和”作为校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包含有对人与物的爱、包容、理解,展示出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厚、博大、充实;同时包含有对万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解与追求,又展示出“和”的根基:一定要承认万物的多样性、个别性,这是“宽和”思想中所能发挥出的最有现代感的要素。
(3)校歌
双塔高,百花艳,我的校园南湖边。杨柳依依,碧水涟涟,这里有我各族青年。呵……手牵手,肩并肩,我的志向永不变。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