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色毛癣菌表型和基因型稳定性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色毛癣菌表型和基因型稳定性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于晓虹 指导老师:杨国玲 教授 专业名称:皮肤病与性病学 摘 要 rubrum)是世界多数地区最常见的浅 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部真菌病的病原菌。传统的分型及鉴定方法主要依靠形态学、生化学 的特征,这种表型方法不稳定、主观性较强且难以达到种内分型的目 的。目前开展较多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从真菌的基因水平入手,是 一种客观性较强、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并能达到种内分型的鉴定 的限制酶切分析(RFLP),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等。本研究对红色毛 癣菌表型进行分型,并对这些菌株保存1年后重新进行表型分型;对 不同表型的部分菌株传代,对传代前后的菌株分别进行表型和基因型 的比较,探讨红色毛癣菌表型和基因型的稳定性。 材料和方法:1株标准株为美国标准培养标本ATCC294(American Culture Type Collection)保存菌株,红色毛癣菌的近期临床分离菌 株10株,本科真菌实验室保存的红色毛癣菌菌株207株。所有菌株采 用沙氏琼脂试管培养基培养,部分菌株同时采用沙氏液体培养基培养 以便DNA提取,菌株鉴定依据…菌落的特征及色素;大小分生孢子的形 态;尿素酶试验和毛发穿孔试验。传代采用沙氏琼脂试管培养基,间 隔4周传代1次,传3-4次。表型分型根据菌落的形态和色素,基因 型的测定采用随机引物PCR法和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用CTAB法提 c c G^CCT 取DNA。随机引物为OPAAll[5J一^c G一川,印迹法以NS5和ITS4 (皮肤癣菌的特异性引物)为引物,以红色毛癣菌的标准株为模板, 扩增出rDNA的部分18S区、ITS I区、5.8S区和ITSII区为探针,并 ·t‘ 用随机引物法将探针用P”标记,与EcoRI酶切的基因组DNA杂交。 结果:(】)本实验207株红色毛癣菌共分离出4个表型,其中绒 粉末型(9.7%),未见颗粒型。保存1年后有54株菌株发生形态变异, 总变异率为26.1%,沟纹型变异最小,相对稳定。(2)11株红色毛癣 菌传代后菌落形态或色素发生变异。(3)AP-PCR法测定基因型:红色 癣菌传代前后扩增的带型未发生变化。(4)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测 定基因型:原代(1代)与传代后的(2,3,4代)杂交带型一致,11 株红色毛癣菌均表现为3条带,可分为两种类型。 结论:(1)红色毛癣菌表型不稳定,在保存和传代过程中其菌落 形态或产色极易发生变异。(2)首次对原代红色毛癣菌表型进行变异 分析,原代中沟纹状变异率最低,具有统计学意义。(3)红色毛癣菌 传代后,基因型相对稳定,提示传代后的表型变异不影响菌种的基因 鉴定和基因研究。(4)实验室中保存的可引起特殊临床表现的红色毛 癣菌菌株,应从基因水平分型,因为这种方法稳定,能满足今后的科 研需要。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 表型 基因型稳定性 A on of and of genotype phenotype stability study rubrum Trichophyton Xiao-hong Postgraduate:Yu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