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肉汤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检测Hp耐药性的比较.pdfVIP

微量肉汤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检测Hp耐药性的比较.pdf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Y1900778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5 研究论文微量肉汤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检测Hp耐药性的比较 前言………………………………………………………………………………………·lO 刖舌………………………………………………………………………………………‘lU 材料与方法……………………………………………………………10 结果………………………………………………………………………………………·16 8 附图………………………………………………………………………1 附表………………………………………………………………………………………·25 讨{仑………………………………………………………………………………………·28 结论………………………………………………………………………………………·33 参考文献…………………………………………………………………33 综述 幽门螺杆菌药敏试验方法的现状…………………………………39 致{射………………………………………………………………………………………………48 个人简历……………………………………………………………………49 中文摘要 微量肉汤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检测Hp耐药性的比较 摘 要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浅表性胃炎、消化性 溃疡的致病因子,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样淋巴组织瘤(MALT)密切相关, 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感染Hp。目前使用抗生素根除Hp是治疗胃炎、 消化道溃疡研究最透彻的方法。在使用根治Hp抗生素中,质子泵抑制药、 克拉霉素、硝基咪唑类药物三联疗法最为流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中,甲 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分属于该类抗生素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代,近几年 的研究显示,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越来越高。利福霉素类药物如利福平 常用于抗结核病治疗,较少用于Hp感染的治疗,但近几年的研究显示, 幽门螺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很低,可作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新药。本研 究是通过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Hp对三种硝基咪唑类药物及利 福平的耐药率并进行比较,旨在为实验室操作提供方法学比较的数据,并 对Hp的治疗提供选药依据,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 究中心经API系统鉴定、保存的Hp临床分离株53株,质控菌株 及l株质控菌(最后一次实验只检测4株临床菌和1株质控菌)。 2琼脂稀释法检测Hp对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和利福平的耐药性: 首先,配制药物原液。分别将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O.02569溶于O.1瑚 的甲醛溶液,后用无菌蒸馏水稀释至浓度为5¨g·ml~。第二,在平皿内倍 比稀释药物。将各药物原液与Hp琼脂培养基按l:19比例混合,则此时 Hp琼脂培养基分别将各原液依次倍比稀释,共有十二个梯度,硝基咪唑药 物的浓度梯度分别为256pg·ml一、128pg·ml一、64肛g.ml~、32“g.ml~、 1 中文摘要 1 O.0625“g·ml~,O.032“g·ml~,O.O 同时倾倒不含药的琼脂培养基做无药生长对照。第三,标注平板。在每个 平板上画出8个扇区(7个扇区为临床分离株所用,另外1个为质控菌株 所用),标记药物、浓度及每个扇区的菌株号。第四,菌液制备:在菌株 复苏传代至第三代后,选生长良好菌落增菌,制成菌悬液,使菌液浊度达 到麦氏2.O。第五,接种培养。用微量移液器吸取2“l各菌悬液点样接种 于各药物各浓度平板上相应的位置。37℃微需氧培养3天后观察结果,能 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药物浓度为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记 录四种药物对每株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