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肾脏肿瘤诊断检查.doc
肾脏肿瘤诊断检查
诊断检查
诊断:肾细胞癌早期无特殊表现,病人可以无自觉症状,偶尔因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行B 超检查时发现。以往常根据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来诊断肾癌,但此叁联征大多为晚期肾癌的表现,预后不良。近来随着B 超、CT 等检查的广泛应用,肾癌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可见到肉眼和镜下血尿。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可增快。发生率为50%。
3.CEA 癌胚抗原 可增高。
4.尿脱落细胞 有18%~58%的患者尿中可查及癌细胞。无定位价值。
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 浸润性及转移性泌尿系肿瘤中血FDP 含量远高于正常水平,尤以肾癌为显着,可能与肿瘤组织释放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有关,促进了沉淀之纤维蛋白溶解。
6.γ烯醇酶 肾癌组织中γ烯醇酶比正常肾组织高34 倍。肿瘤切除后,γ烯醇酶值下降,肿瘤复发病人血清中此酶升高者占87.5%,有助于疗效观察和病情追踪。
7.β2-MG(β2 微球蛋白) 肾透明细胞癌中,87.5%的病人血β2-MG 增高。
8.血常规检查 部分患者表现单纯性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155g/L,血细胞比容>50%。此系肿瘤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及动-静脉短路所致。发生率为3%~4%。血尿所致贫血,占30%~50%。
9.血钙增高 发生率为10%。可能由于肿瘤产生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的因子,产生类甲状旁腺素物质,或肿瘤骨转移。
10.肝功能异常 占15%~20%。
11.端粒酶活性测定 端粒酶是合成端粒DNA 的反转录酶。在防止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端粒发生融合、重组、变短中起重要作用。它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端粒酶活性测定呈阳性表达,强度高者恶性程度高。
12.病理学检查 肾细胞癌的病理改变是外观为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有一层纤维包膜,肾内多发病灶占5%。瘤体大小不一,血供丰富,血管怒张,有充血及出血区。肿瘤的颜色与血管多少、癌细胞内脂质含量以及出血、坏死等因素有关。瘤体多数伴有出血、坏死、纤维化斑块,中心坏死区形成囊肿。肿瘤钙化于青少年肾癌更多见,呈斑块、壳状。肿瘤可侵犯邻近脂肪、肌肉、血管、淋巴管,且易形成静脉内癌变,累者占10%。肾癌细胞类型主要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以透明细胞癌最常见。肾癌可通过血液、淋巴和直接浸润叁条途径转移。肺和骨骼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他还有肝、脑、皮肤、甲状腺等。
病理学检查可见透明细胞体积大,边缘清晰,呈多角形,核小而均匀、染色深,细胞质多呈透明;细胞常排列成片状、乳头状或管状。颗粒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态,色暗,细胞质内充满细小的颗粒,胞质量少,核略深染。颗粒细胞生长活跃,故其恶性程度较透明细胞癌为高。这两种癌细胞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出现于同一种瘤内,若肿瘤大多为透明细胞则称为肾透明细胞癌,反之为肾颗粒细胞癌。60%~70%为两种细胞的混合癌。未分化癌细胞呈梭形,核较大或大小不一,有较多的核分裂象,呈肉瘤样结构,其恶性程度较前两种癌细胞类型更高。
其他辅助检查:
1.超声波诊断 由于超声波检查方法简便,无创伤性,可反复进行,因而在肾脏肿瘤的诊断以及普查中被广泛应用。B 型超声扫描在肾癌诊断中占有极重要地位。现已于体检时常规应用,并作为临床上肾癌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影像学的主要表现有:肾外形局部增大或呈分叶状;肾实质内可见均质(强或低回声)或非均质(混合回声)的团块状回声,后者常表示肿瘤内部有出血、坏死、钙化,肿块边缘常不光滑。肾窦及肾盂肾盏回声受压及破坏而变形、移位,或显示不清。如肿瘤侵入肾盂肾盏,肾盂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肿块。肾门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超声可见低回声肿大的淋巴结;下腔静脉或肾静脉瘤栓时,血管内可探测到实性回声结构。
肾脏是实质性的脏器,有一定体积,肾周围及肾窦内脂肪和肾盂、肾盏内尿液构成的良好回声反射界面,有利于超声探测,使正常和异常的肾组织能显示清晰的图像。由于肿瘤因组织结构不同,超声图像比较复杂,表现为多种声像图,大体可分为4 种类型:①低回声型,肿瘤内部回声与皮质回声相等,边界不清晰。②高回声型,肿瘤内部为较强的光点。③强回声型,肿瘤内部回声呈密集光点,边界清晰,无声影,这类回声仅见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错构瘤)。④不均匀回声型,肿瘤内部回声为不均匀分布的光点,是因肿瘤内部不均质或有坏死、出血、钙化或囊性变所致。肾癌具有多种超声图像,根据肿瘤大小,有很大的差异。瘤体较大的、无坏死的肿瘤回声较正常肾组织有明显的增高,内部有强烈的高回声波,而直径<1.5cm 的肿瘤回声较低。
由于超声对液体无回声的特点,可鉴别肾囊性肿块和实质性肿块。典型肾囊肿的图像内,可见球形、薄壁占位性病变和边缘整齐的无回声区,超声显像对肾实质肿块和囊性病变鉴别的准确性可达95%以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