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 e
N 90 法國研究(Etudes Françaises) 3 trim. 2013
法国文学史的建立
——从圣伯夫到朗松
钱 翰
【摘要】文学史研究在今天我们眼中是理所当然的一门学问,然而它真正的确立实际
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建立的条件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本主义和现代化以来新的知
识体系和大学机制。在法国文学史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圣伯夫、丹纳和朗松是三位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完成了文学批评从个人经验的审美向知识体系的转化过程。
【关键词】文学史 圣伯夫 丹纳 朗松
[Résumé] L’histoire littéraire est maintenant considérée comme une discipline qui va de
soi, pourtant elle n’a qu’une centaine d’années d’histoire. Son établissement a été conditionné
par l’humanisme européen et le système de savoirs universitaires depuis le modernisme.
Sainte-Beuve, Taine et Lanson sont les trois porte-drapeaux marquant le tournant de la critique
littéraire qui la ramènent de l’expression personnelle à un système de connaissances.
文学有历史。按照现代的文学概念所划分的文类,中国的文学史上溯至《诗经》,西
方的文学史上溯至荷马史诗。然而,把文学作品的沿革当作历史加以研究却是非常晚近
的事,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法国的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建立并得到学术
的承认,成为大学文科教育的基本知识系统之一。可以说,这是文学批评和研究最重要
的转折点。我们今天已经把文学史当成一门理所当然的学问,但是在经历了“文学理
论”对文学史的冲击之后,回望文学史的建立过程,也许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文学史,
无论是其局限性还是价值。
经过十八世纪 “启蒙时期”的洗礼,欧洲观察世界的视点从神逐渐走向人。笛卡尔
的“我思故我在”等思想,推动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他从普遍的怀疑出发寻找
理性的基础,认定只有那个正在怀疑的我是无法否认的:“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是一
个在思维的东西。什么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呢?那就是说,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
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像,在感觉的东西。①”虽然笛卡尔是虔诚的基
督徒,但是他的理性思想却出乎他自己的意料,动摇了上帝的地位。从此,大写的理性
逐渐取代了上帝的位置,人开始成为世界的主体,开始站在自然和世界的对面发现和认
识世界。帕斯卡(Blaise Pascal )在《思想录》中的一段话表达了对人的理性思维的崇尚: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
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
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
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② ”。人,作为思维的主体逐渐与作
为思维客体的世界相分离。与认识论转向相对应的是向人类学的转向。康德哲学完成了
一次“哥白尼式革命”,自此以后,世界之秩序并非自在之物,而是人的认识对象。人
①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27 页。
② 帕斯卡尔:《思想录——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157—158
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