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滚山珠”研究和分析.pdfVIP

苗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滚山珠”研究和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苗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滚山珠”的研究与分析·261· 苗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滚山珠”的研究与分析 成都体育学院 邢 星 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据汉族历史文献记载 和苗族古老传唱,毕节地区苗族是古代“九黎”、“三苗”的后 代,禹时被“迁三苗于三危”,进入今甘肃敦煌一带,后往南迁 徙,经过四川西北部的雪山草地,唐宋时期进入黔西北。“南蛮” 的氏族或部落里就有苗族的先民。苗族使用自己的语言——苗 语。毕节地区苗族主要操苗语川黔滇次方言和滇东北次方言。过 去苗族没有统一文字,1956年国家为其创制、改革了4种方言 的拉丁拼音文字。苗族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苗族传统体育活动种类繁多,有惊险刺激的“上刀山,下火 海”,有古朴的“跳鼓”等。毕节地区苗族能歌善舞,特擅长芦 笙,芦笙调旋律多变,和声明显。他们运用聪慧的头脑,独到地 创立了以芦笙为基础,融人体育和杂技,独具特色的“滚山珠”。 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演变,“滚山珠”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曾到祖 国各地和北欧、加拿大等国演出,深受欢迎。 1.滚山珠的历史渊源 1.1滚山珠的起源 苗族“滚山珠”起源于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全乡 ·262· 民族体育论集 坐落在“开门见山,出门爬山,赶场翻山,种地开山”的群山环 抱之中。这里箐竹丛生、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为山民提供了编 织工艺的天然原料,也为无数“滚山珠”健儿们提供了制作笙管 的优良竹管。在崇山峻岭之间,原始的野生动植物丰富,也为芦 笙舞饰提供就地取材的箐鸡翎毛。 据传1800多年前,苗族祖先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南迁徙, 后迁至贵阳花溪一带,苗族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欺压和凌辱,一 边作战一边向小乌蒙迁徙。在迁徙中苗族祖先来到黑羊大箐(今 纳雍县)。道路坎坷,荆棘遍野,英勇的苗族青年为了给父老们 开辟一条通道,就用自己矫健的身躯从荆棘中滚出一条路,让父 老们顺利通过,到达黑羊大箐安居落户。人们为了永远纪念这些 青年人的功绩,就模仿他们用身躯滚倒荆棘的动作,编成“地龙 滚荆”。这主要就是再现了远古时期苗族同胞在迁徙过程中跋山 涉水,披荆斩棘,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克服了自然环境给他们造 成的各种艰难险阻,体现了迁徙中苗族同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的无畏精神。 1.2滚山珠的发展历程[1] “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子落夺”。1989年,纳 雍县文化局根据传说和表演艺术形式另取名为“滚山珠”。20世 纪80年代初,苗族青年王景才在原有的基础上把体育、技巧、 艺术、融人其中,使其表演技艺提高一大步。后又传给王景全, 再后是李飞龙。 1989年12月,“滚山珠”受邀参加了广州举办的“羊城中 华博览会”。“滚山珠”以其粗犷豪放的舞步和高难的技巧赢得中 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1990年5月,“滚山珠”参加了“贵州省民族芦笙舞表演 赛”获特等奖。同年9月,随着文化厅组建的“中国贵州省民族 民间艺术团”赴京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演出归来后, 苗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滚山珠”的研究与分析·263· 贵州省文化厅授予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滚山珠民族文化艺术 乡”的荣誉称号。 1991年9月,“滚山珠”又随文化厅组建的“贵州省民族民 间艺术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节”。同年10月,随 贵州代表团赴广西南宁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会”,在表演项目比赛中,为贵州省代表团夺得金奖。 1992年6月,该节目由贵州省文化厅组成“民族民间艺术 团”随国家文化部赴荷兰、比利时参加了“国际民间艺术节”, “滚山珠”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使现场的观众为之惊叹不已,成 为在“国际民间艺术节”期间每场必演的压台节目。 1993年6月,“滚山珠”参加国家民委组派的“中国民族艺 术团”赴加拿大访问演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 期,“滚山珠”一直深受中外及各族同胞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 2.“滚山珠的项目论证 2.1“滚山珠”的项目特征 “滚山珠”最早因为技术动作都是围绕吹芦笙为主被划分为 民族民间舞蹈类。但随着表演方式的不断改进,“滚山珠”已把 舞蹈艺术、中国武术、气功、杂技融为一体。舞蹈表演部分已经 弱化,而更强调身体的体能、协调性、柔韧性,所以归为民族传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