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吕生玺1 温续余1’2 庞晓岚1
(1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00;
2 中科院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6.5m,坝址区地震烈度高,
河谷狭窄,岸坡陡峻,河床分布深5z~54m、宽30~50m左右的深厚覆盖层,为目前国内
在深厚覆盖层修建的最高面板堆石坝。本文介绍了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布置、坝体分区、
坝料设计、趾板结构、周边缝结构设计等,特别研究比较了河床深厚覆盖层平趾板处理措施
和采取防渗墙截渗的结构特点。同时对于在覆盖层上修建高面板堆石坝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深覆盖层 设计
1 工程概况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支流洮河中游的九甸峡峡口处,地处甘肃省卓尼、临潭
两县交界,是拟建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的龙头。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左岸1号、2号两条平行的表孔溢洪洞、右岸有压泄洪洞、右岸引水发电洞、右岸引水式
地面厂房、右岸引洮总于渠进水口等。水库正常蓄水位2202.OOm,校核洪水位
库。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00MW,年发电总量为10.02亿kW·h。
2地形地质条件
九甸峡水利枢纽坝址区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新堡至力士山复式背斜的北翼,坝址区岩
断层裂隙均较发育,一般断层破碎带宽0.2~O.5m,多垂直河向,局部达2--一4m,钙质胶
结;裂隙宽度一般0.5~2cm,较宽者达3~5cm。
坝址处于九甸峡峡谷上段,河流自南向北,河道顺直,河床狭窄,河水面宽仅35~
35
形,左岸F,断层以南沿河边分布崩积物构成的约40。斜坡带,坡高30~40m,以上为近于
直立的基岩陡壁,高度40m左右,再上为40。~50。的基岩或薄层堆积覆盖的斜坡;F,断
坡带。右岸发育Ⅱ、Ⅲ级侵蚀堆积阶地,自然坡度30。~45。,阶地后缘基岩坡度75。~
80。,高程2190~2240m为自然坡度40。~50。的基岩斜坡。
河床下有一深槽贯穿整个坝址,平面展布形态与现河道基本一致,一般深度40~
~35。,陡坡段基岩边坡约70。,为左斜的不对称V形。
深槽覆盖层上部为崩坡积块石碎石土,厚度6~17m;中层为冲积块石砂卵砾石,厚
至中等密实状态。
枢纽位于高地震区,场地基本地震烈度为Ⅷ度。
3坝体结构设计
3.1坝顶及坝坡
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相关规定,参照国内外已建工程
的坝顶宽度确定原则,结合坝顶交通、施工要求、抗震措施等,确定本工程坝顶宽度
为11.Om。
为减小大坝填筑量,坝顶上游设L形防浪墙,墙底高程2203.00m。高于正常蓄水位
参考国内外已建和在建100m以上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经验和规范规定,考虑抗震
要求、筑坝材料等,确定坝体上游坡比为1:1.4,下游坝坡平均坝坡为1:1.45,结合布
置“之”字形上坝道路,设计路宽8.0m。
3.2坝体分区设计
结合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筑坝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石方平衡等因素,确定坝
体分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为:面板上游面下部土质斜铺盖(1A)及其盖重保护区(1B)、
面如图1所示。
3.3坝体填料设计
3.3.1垫层区(2A)设计
垫层料的压实密度与压缩变形对于减小面板接缝和周边缝位移极为重要。设计确定垫
3占
1100
图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典型剖面示意图
2.28t/m3,设计孔隙率16.2%。
3.3.2过渡区(3A)设计
过渡料位于垫层与主堆石料之间,形成对垫层粒径的过渡和反滤作用,防止垫层中细
颗粒的流失,设计采用新鲜的灰岩爆破料和洞挖料填筑,水平宽5m,最大粒径300mm,
设计干密度2.25t/m3,孔隙率17.3%。
3.3.3主堆石区(3B)设计
主堆石区采用料场开采的新鲜灰岩料填筑。设计最大粒径为600mm,小于5mm颗粒
19.1%,设计干密度2.2t/m3。
3.3.4下游堆石区(3C)设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