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三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抓住和更好地利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安排部署好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三原实际,现提出《三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 三原县基本县情 三原县,古称“池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 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多年历史。全县40万人口,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优越。三原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皱褶带上,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半干旱气候,分南部平原、北部台原、西北山原三类地貌。海拔在362-1409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3.4℃,降水517.7毫米,平均无霜期215天,太阳总辐射113.18千卡/c㎡。境内有清峪河、浊峪河和赵氏河,是泾惠渠主要灌区之一。 区位优势明显。三原县城距西安、咸阳、铜川等大中城市均约30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20公里,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黄金地段,是西安北部的重要接点“卫星城市”。境内咸铜铁路横贯东西,西铜高速公路纵穿南北,210国道、211国道、208省道、106省道、107关中环线纵横交错,交通运输四通八达。 工业基础雄厚。三原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60余户,产品门类80种,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等为主导的支柱工业初具规模。 农业资源丰富。三原是国家高效农业示范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全国及陕西果品、蔬菜、秦川牛等八大商品生产基地县,是陕西省农业综合实力十强县。 商贸流通发达。三原自古是关中地区主要的商品集散地,金融、商业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县城拥有大型购物超市近10家,特色商品批发市场5座,中高档宾馆酒店9家,形成精品商业街5条。商贸流通及餐饮服务等设施齐全,服务水平高,是西安北部重要的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基地、商贸服务基地和生活消费品供应基地。 文化教育闻名。三原历史名人辈出,唐卫国公李靖、明吏部尚书王恕、明工部尚书温纯、清代“天下第一长联”作者孙髯,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彰显着三原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原教育事业历史久远,学古书院、宏道书院、正谊书院被誉为西北学界的一面旗帜,先后造就了民主革命先驱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文学家吴宓、文化艺术家范紫东、建国初期教育部长张奚若、书法家茹欲立等一批精英。三原教育事业发达,是陕西省教育强县和县域所有高中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县区之一,高考质量连续十四年稳居全市第一。 旅游景观琳琅。三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重点县之一,县城为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县境内文物古迹旅游景点42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闻名遐迩的三原城隍庙及古龙桥、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的李靖故居、雕刻精绝的孟店民宅、造形奇特的文峰木塔等古建史迹享誉全国,池阳湖、嵯峨山森林公园等彰显了三原旅游新形象。 第二章 “十一五”时期三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评价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按照“五抓一创三确保”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我加压,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努力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迈上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势头强劲,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3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0亿元,年均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0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500元,比“十五”末的8800元增加了12200元。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69.6亿元,年均增长37.1%。 ——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2010年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29.4%。地方财政收入2010年达到1.69亿元,比“十五”末的0.52亿元增加了1.17亿元,年均增长26.7%。 ——农业总产值。2010年达到34.3亿元,比“十五”末的 17.9亿元增加了16.4亿元,年均增长12.7%。 ——规模工业总产值。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 105亿元,比“十五”末的 23.5亿元增加了81.5亿元,年均增长25.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

文档评论(0)

ll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