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运聚效率研究.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运聚效率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运聚效率研究.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运聚效率研究 1* 1 1 2 2 李吉君 , 卢双舫 , 薛海涛 , 胡国艺 , 谢增业 1. 大庆石油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 廊坊, 065007 随着四川盆地东北部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滚子坪和普光气田的相继发现,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 关组(T f )鲕滩气藏作为川东石炭系气藏的接替层系越发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 1 储量已超过 8 3 3000 ×10 m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飞仙关组气藏天然气的地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细致的 研究,发现该组天然气为高含H S、CO 的典型干气,具有较重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区别于川东其它层位 2 2 天然气(谢增业等, 2004 ),TSR反应是形成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谢增业等, 2004; 杨家静等, 2002; 王一刚 等, 2002; 朱光有等, 2005 )。飞仙关组天然气主要为上二叠统长兴组碳酸盐烃源岩所生原油运移至飞仙关储 层后的热解产物,储层沥青为原油裂解的残留产物(杨家静等, 2002; 谢增业等, 2004 )。相对天然气成因类 型、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关川东北飞仙关组气藏天然气运聚效率的研究还显得很薄弱,而对于基于热模拟 实验的定量研究更是无人涉及。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拟根据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地质背景进行针对 性的原油裂解成气及碳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旨在对其天然气运聚效率进行定量评价。 1. 样品与实验 由于飞仙关组气藏的主力烃源岩——上二叠统长兴组海槽相暗色泥晶灰岩已达到高过成熟阶段,早期 所生原油也已裂解为沥青,无法取到适合的油样进行热模拟实验,而与主力烃源岩具有相似干酪根类型和 显微组分的飞仙关组海槽相碳酸盐有机质目前正处于成熟晚期阶段(杨家静等, 2002 ),其所生原油应具有 比较好的代表性。为此,实验选用飞仙关组源岩所生原油(源岩抽提物)进行加压热模拟实验(金管实验)。 图1绘出了实验过程中油成甲烷(图1a)、总气(C1-5 )(图1b)的生烃转化率曲线及油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值 演化曲线(图1c)。 1 ℃ 实验值 1 ℃ 实验值 -30 ℃ 实验值 20 /h 20 /h 20 /h 0.9 ℃ 计算值 0.9 ℃ 计算值 ℃ 计算值 20 /h 20 /h -32 20 /h 0.8 0.8 ℃ 实验值 ℃ 实验值 ) ℃ 实验值 2 /h 2 /h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