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民心理需求出发浅议住宅设计中的交往空间塑造.pdf

从居民心理需求出发浅议住宅设计中的交往空间塑造.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居民心理需求出发浅议住宅设计中的交往空间塑造.pdf

从居民心理需求出发浅议住宅设计中的交往空间塑造 摘要:本文从环境心理学相关概念原理和居民对交往空间的心理需求入手,分析了人们对公 共活动环境的选择偏好,并进一步结合居民行为偏好和模式定义了交往空间的设计要素。在 研究过程中做了相应的实地调研,并通过实例呈现和理论分析的结合提出了目前交往空间设 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居住建筑课程的设计中结合了本文的结论,将合理化,实用化的交 往空间引入住宅设计。 关键词:交往空间;环境心理学;领域界定,居民选择偏好,交往空间塑造 1. 环境心理学相关原理概述 1.1 个人空间心理需求在交往空间中的体现 个人空间是指机体占有的围绕自己身体周围的一个无形空间。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 着一个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它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 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在不同性质的公共空间人们对个人空间的限定就像一个弹性气泡,根据社会的规范自动 调整而不同。在公共汽车里,人们对拥挤有很强的忍耐性,而在公共餐厅,邻座太近会引起 相互的不安和烦恼;在舞厅里,个人空间很紧密,在教室或会议厅中,个人空间很均衡,在 谈判席和法庭上,个人空间又很大。由此可见,由于公共空间的性质不同,个人空间的大小 也会改变。另外,有共同需求时的个人空间会适当的缩小。以上两点交往空间设计中都是非 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对空间的尺度限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1.2 空间私密性 1.2.1 私密性的概念 阿尔托曼对私密性给出以下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从这一定 义可以看出,私密性并非仅仅指离群索居,而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公 共空间私密性研究不是研究人如何适应环境, 而是要研究环境如何适应人的需求。 私密的程度与封闭性和距离有关。封闭性最直观的表现是个人及他人的视线所及范围, 这就与围合物的高度有关,围合物的高度在视线以下,只能达到区别领域的目的,空间在视 觉上仍保持连续性,还没有达到封闭性程度;当达到视线被遮挡的高度时,即产生一种安定 感,形成私密空间。同时,围合的程度也是决定封闭性程度的因素之一,一般四角封闭构成 的阴角空间封闭性较强,容易形成私密空间。私密的程度还与相对距离有关,私密程度要求 较高的空间一般位于较偏远的区域。 1.2.2 私密性在公共空间 中的作用 在公共空间中,人类既需要私密性也需要相互间接触交往,对每个人来说既要有能够退 避到保证私密性的小空间,又要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会,交往空间就要创造条件求得两者 间的平衡。虽然居民之间非正式的交流与交往是我们想要引导的,但是适度地满足交往空间 的私密性可以为居民提供一定的心理安全感。例如, 人们很少停留在没有任何依托和隐蔽 物的环境. 所以开阔的广场常常遭人冷遇,而一些有所依傍而且面积适度的小空地常常更受 青睐。有与他人产生交往交流目的人会本能地选择在半公共、半私密地空间逗留,这样他既 能看到人群中地各种活动,有参与感,并随时可参与进去;同时也有安全感,他处于有一定 私密性地被保护空间中,对这一暂时的局部领域,大体可以控制。因而居住区交往空间同样 应该满足人们对私密性的需求。 1.3领域性 1.3.1 领域性概念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 格化或方位的行为模式。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这点在住宅 小区的交往空间有十分明显的体现,小区中相互熟悉的居民将小区内交往空间在心理上设为 一个群体共有的领域。 领域的主要功能是为个人或某一群体提供了可控制的空间。它可以是有围墙等具体的边 界,也可以是象征性的,容易为他人是别的边界标志或是使人感知的空间范围。 1.3.2 域性在公共空 中的体 领 间选择 现 实验证明, 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在被占据的整个空间中均匀地散布开来, 他们不一定在 最适宜自己行为的空间领域中等待。树下,小块草地,建筑立面一侧等容易形成的空间总是 人们首先聚集的场所。由此可见, 在公共空间中空间的空旷、明亮并不一定能适应人群的使 用需求, 反而, 在公共空间中有部分阻隔的情况下更为有利。可见,公共交往空间并不是要 越大越好。 人总是要在自身或自己的群体与外界之间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如果外界因素闯入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