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领面部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检查.pdf

口腔领面部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检查.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领面部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检查.pdf

口腔领面部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摄影(CT) 检查 第一部分: 正常CT解剖 四川医学院 放射学教研室 王大有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 T ) 具有分辨力高、图像清晰、对病人无损伤等优点, 是目前医学影像学中一极有发 展前途的诊断技术, 在临床医学诊断课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此新方法的诊断价值, 国内、外神经外科(l 〕、 耳鼻喉科(2J、眼科等阔临床学科已有许多报导, 但C T 在口腔领面外科临床应用的介绍国外虽日益增多,迄 今国内甚少, 鉴于可用C T 观察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比邻关系、并可作冠状、矢状面图像重, 以面积、 体积和密度的测定, 特别具有不仅能显示骨组织, 也能显示在其他X 线振影方按中不易显现的软组织结构影 像的独特效能, 因而C T 也很适用于解剖结构特别复杂的口腔领面部疾病的诊断。应用C T 检查作诊断时, 其 主要原则是观察有无与正常解剖影像不同的异常影像(即病变影像) , 因此, 首先必须熟悉口腔领面部的正常 C T 解剖图像, 才能辨认、识别异常影像, 据此作出解释, 协助确立诊断与制定治疗计划。本文现将国人口 腔领面部的正常C T 解剖作一简介, 供应用参考。 方法 我院使用日本岛津制作所S C T 一100N2型头颈部C T 机。其额定值为1 20 千伏、25 毫安, 层面厚度5 一10 毫米, 矩阵为2 5 6 x 2 5 6 ,象素大小1x1毫米, C T 值为一1 0 0 0 一0~ + 1 0 0 0H (范围: 空气为一1 0 0 0 H , 水为0 ) , 窗宽300~500H 、窗位0 ~ + 5 0 H , 扫描时间40 秒。 口腔领面部C T 扫描分横断和冠状两种方式。前者是常规扫描。横断扫描时病人取仰卧位, 以听眦线(眼 外眦一外耳道上缘连线) 为基准线, 扫描平面与其平行, 从眶腔到下颌作+ 1 ~ -6 厘米扫描, 层厚5 ~ 10毫 米, 共8 层(线图一) 。冠状扫描病人仍取仰卧位, 采用特殊头托及调整机架使扫描平面与听眦线成90°角, 向外耳道前方作0~9 厘米扫描, 层厚5 ~ 10 毫米(线图二) 。由于扫描过程中任何轻微的移动将产生伪影显 著形响C T 图像质量 , 故除了以头、颏、肢部固定带制动外, 嘱病人闭目止咽也属必要。 口腔领面部C T 骨解剖结构影像与常规X 线照片相似。 C T 能清晰显示口腔颌面部的深部区域, 如咽旁间隙、颞下间隙和翼腭窝等。颊肌和舌及软腭诸肌群在C T 图 像上显示不够清晰。了解正常颌面部CT影像是诊断本区疾病的基础。我们侧重描述CT显示的深在区域及软组 织结构。 横断面C T 解剖 以听眦线为基线, 从线上1厘米平行于该线作横断面扫描(以T字代表横断, 数字表距听眦线的距离, 正数为 线上, 负数为线下),层厚1厘米,向下连续作横断CT扫描, 直至线下6厘米,共8层。即可包括全部口腔颌面部及 其相邻结构, 现逐层描述如下: T (图1 ): 1 此层经眶, 可以见到眶壁,内、外直肌、视神 经及眼球, 眶后间隙显示很清楚。颌面部肿瘤 如向上侵犯眼眶, 可在该层揭示其累及的部 位与范围。在眶外侧壁与颞骨外侧可见一带状 薄层颞肌的投影。两眶之间可见筛窦与蝶窦。 中颅窝与后颅窝也可在此层看到。 T (图2): 0 此层主要是颅底骨性结构, 可以观察到中颅窝 底部的卵圆孔、破裂孔。后方可见枕骨基底部 及两侧岩锥。前方显示筛窦蜂窝和蝶窦。在颧 弓和中颅窝外侧壁间可看到颞肌呈一三角形对 称分布。 T-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