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N-苯基马来酰亚胺条件小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业生产N-苯基马来酰亚胺条件小试.pdf

第32卷 第6期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2011年6月 【其他研究】 工业生产 N一苯基马来酰亚胺条件小试 王 霞 (铜仁学院 生物科学与化学系,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以马来酸酐和新蒸苯胺为原料,以醋酸酐为脱水剂 ,三乙胺和醋酸镍为催化剂,用工业级试剂从 100mL放大 到2L合成了N一苯基马来酰亚胺 ,得到最佳投料比( 束酸 :苯胺=1.05~1.1:1,脱水荆:原料=2.1:1,n_二L胺:醋酸镍: n =1.08:0.25:1)。在控制反应温度,适当增加反应时间的条件下,加大剂量合成的最终产率为85%,相对小剂量 (89%)变化不大 ,基本达到工业生产要求。另外,还对合成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进行了FT—IR表征。 关键词:N一苯基马来酰亚胺;醋酐法 中图分类号:TQ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707(2011)06—0155—02 N一苯基马来酰亚胺 (简称 N—PMI)外观为黄色晶体,熔点 冷却 ,在激烈搅拌下将产物倾人 1000mL冷水中,有黄 为88—90℃_1J,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耐热有机单体, 色沉淀生成,抽滤,水洗至中性,烘干,得 147.20g黄色粉末, 由于它具有五元环状结构,将其嵌入高分子链 中,可以增强 即产物N一苯基马来酰亚胺。产率85%,测熔点m.P.为87— 链的内旋阻力 ,从而提高耐热性 ,是 目前世界上正致力开发 89℃ 。 的精细化工产品之一 。目前,国内外N—PMI的制备方法已 有部分相关报道 ,但仍存在不少弊端,如产物分离难 、后 2 结果与分析 处理复杂 、污染严重、产率低等。我们在合成条件上进行了 一 些探索研究 ,在分析纯原料的基础上对工业级原料剂进行 2.1 N一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 探索 ,并加大原料投放量,以期得到适合工业生产的最优 制备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条件。 1 实验部分 《+ 一 CQ(41~CO‘)202,,refulx 本实验在原先小剂量(0.05oto1)基础上进行了1mol的 1.1 试剂和仪器 投料量探试。与小剂量反应的比较如表 1所示。 所用试剂马来酸酐、苯胺、醋酸酐等均为化学纯;丙酮部 分为回收试剂 ,部分为分析纯 ;三乙胺为分析纯。 表 1 大、小剂量实验对比 所用仪器有 EQUINQXS5型 FT—IR红外光谱 (德 国 Bruker公司);MercuryVX一300型核磁共振仪 (美国Varian 公司),TMS为内标 ,CDC1为溶剂 ,300Hz;X4型显微熔点测 定仪 ,温度未经校正。 1.2 合成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装置的2000mLX 口 烧瓶中,加入 108g(1.1oto1)马来酸酐和500mL丙酮 ,搅拌 使之溶解。在搅拌、冰水浴冷却下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加 93.12g(1mo1)新蒸苯胺和200mL丙酮的混合液,滴加过程 中体系温度控制在 10℃以下,有大量黄色沉淀产生。撤去 冷却装置,在 55—60~C下加热回流0.5h,补加83.7mL三乙 胺 、226.9mL醋酸酐和70.20g醋酸镍,体系呈绿色浑浊,继 续回流2.5h。 收稿 日期:20l1—03—25 基金项 目:铜仁学院项 目基金 (Tr36);省教育厅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黔教科2008096,黔教科2009091) 作者简介:王霞(1982一),女,讲师,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研究。 156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http://scbg.jourserv.corn/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大剂量反应中滴加新蒸苯胺和丙 酮混合液的时问加

文档评论(0)

t9s25ccv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