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呼唤-对未成年被害人实施医疗救助.pdfVIP

和谐的呼唤-对未成年被害人实施医疗救助.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的呼唤-对未成年被害人实施医疗救助.pdf

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国际研讨会 中国·北京 !D廷[凸虽!iQ盟!鱼凸鱼丝噬曼璺凸丝鳕堕b些燮曼凸d旦疃呈!垒i丛£凸i啮H塑!!n妇型墨Q!i皇垃 曼量丛!鲢鱼璺丝!鲤苎 和谐的呼唤:对未成年被害人实施医疗救助 吕厥中248 摘要:对未成年被害人这一特殊群体实施医疗救助,是当前我国医疗救助和法律保障所面临 的一个新课题、新任务。近年来,未成年被害人的数量不断上升,而未成年被害人因身心发育不完 善,遭受躯体及精神创伤后,具有迫切的医疗救助需求,极有可能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产生 “恶逆变”,而现实中该特殊群体却难以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本文对未成年被害人实施医疗救助 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述了对该群体医疗救助的意义,提出未成年被害人医疗救助及救助的主要原 则。 关键词:未成年被害人 医疗救助主要原则 对刑事案件被害人实施医疗救助,尤其是对未成年被害人实施医疗救助,是当前我国医疗救助 和法律保障实践领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任务。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犯罪案件层出不穷, 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绑架、虐待等,年幼的身体遭到损伤,更让入痛惜的是有时他们遭到突破 伦理底线的摧残,因为部分暴行的实施者系未成年被害人的熟人,甚至是家庭内部成员、亲属。未 成年被害人亟需医疗救助,但对其进行医疗救助在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却是地方立法的空白,相应能 地方行政、司法机关并未将之列入医疗救助的对象。因此,对未成年被害人这一特殊群体实施医疗 救助,不仅具有司法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是完善医疗救助和保障体系的道义之举,是构建法治情境 下和谐社会的呼唤。 一、对未成年被害人实旅医疗救助的必要性分析 1.救助立法存在不足 目前实行的医疗救助,以立法的形式将主要的救助对象规定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 保和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并未明确覆盖未成年被害人。而刑事被害人救助中,系 由司法机关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救助对象规定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部分生活困难的被害人,且 系一次性的经济救助,以物质补偿为主,并不包涵医疗救助,尤其是精神医疗和心理救助方面的庆 算受到救助的刑事被害人比例不到0.7%,人均7,000余元。这一数额大约仅相当于一名国家二级心 理咨询师40个小时的收费标准。 2.救助范围、效果有限 通常刑事案件发生后,未成年被害人因遭受身体创伤,需要尽快接受治疗,相当数量的家庭在 支付医疗费后“致贫”、“返贫”,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来说,未成年被害人就医求治, 更是雪上加霜。而从救助数额上看,救助数额远未能达到充分弥补和消除未成年被害人创伤的程度。 而且,救助金的申请和发放,在实际办理中,也存在着救助条件严苛、审批程序繁琐、救助发放滞 后等问题。一旦家庭经济陷入困境,部分未成年被害人不得不放弃治疗。因此,对急需医疗救助的 未成年被害人来说,目前所期盼的救助覆盖范围和救助效果都是有限的。 3.医疗救助需求迫切 未成年被害人在遭受侵害后,明显的躯体、精神创伤及创伤的严重程度,又具有迫切的医疗救 助需求。这些创伤,短期症状包括肉体上的疼痛,精神上委屈、气愤,心理上的无助、沮丧等,长 2”吕厥中,浙江磐安人,国家一级法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工作,己从事刑 事审判】O年,审理刑事案件数百件。 (11李松:《未成年人侵害事件缘何频发》,载新华社《嘹望》新闻周刊2013年9月22日。 563 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国际研讨会 中国-北京 !卫!曼堕曼塑垒奠童!£壁Q!皇丝旦!皇Q凸旦宝宴!也竖燮鱼型曼!璺曼!bi垡£照!堕H呈曼!塑k自型曼垒垡!鲤 垦旦墅堕垒刿!牲叁 期症状包括身体残疾、心理抑郁、精神疾患等。如不及时消除、缓解,会进一步对被害人造成损害, 导致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未成年被害人的学习、生活,而且还有可能诱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有 一部分未成年被害人产生报复心理,进而产生“恶逆变”(2),从被害人向施害人、犯罪嫌疑人转化。 据报道,美国64%的未成年被害人在成年后变成违法者,这说明了恶逆变的严重后果(3、。国内的司 法审判中,也

文档评论(0)

t9s25ccv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