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韩非子文质观比较.pdf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韩非子文质观比较.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韩非子文质观比较.pdf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2(3):353—355 of Sciences Journal 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Edition),2010-05,12(3):353-355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韩非子文质观比较 杨艾璐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萄子与韩非子韩皆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苟子尚“文”重“札”,韩非子弃“德”尚“力”,二者对“文…‘质”之论阐发了不同观点。 以本体、功用、主体、政道为观照层面,以“重质轻文”与“重文尚饰”、“以文害用”与“文质至备”、修身之“饰”与“法”度之约以及“隆 礼重德”与“轻德尚力”为比较论域,对苟子、韩非子的文质观进行比较研究与文化阐释。对先秦诸子文艺思想的整体建构与文学 史史学研究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苟子;韩非子;文;质;文质观 中圉分类号:B222.6;B226.5;10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713(2010)03-0353_03 苟子与韩非子作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形成了各自的文化思想体系。对于二者师承关系问题的研究,学界 普遍认为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以找到这一问题的证据。《史记·孟子苟卿列传》有云: “而苟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苟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苟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 为弟子,已而相秦。苟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裰祥,鄙儒小拘”【1础1。《史记·老子 韩非列传》亦有云:“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 书。与李斯俱事苟卿,斯自以为不如非”旧撕。二者可以互为证据,佐证苟韩二人的师承关系,而韩非子作为苟子 的学生,受到苟子的影响是必然的,他继承了荀子兼收并蓄的学术风格,也沿袭了苟子治学人世的理性精神。 可以说,这些都是苟子与韩非子的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学术思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汉书·艺文志》将苟子 列于“儒家”,而将韩非子置于“法家”。苟子尚“文”重“礼”,而韩非子则弃“德”尚力,二者对“文”“质”之论所阐 发的不同观点,是其学术思想差异的本质所在,也是本研究建构的理论缘起。以“文”“质”之辨为论域对苟子和 韩非子的文艺思想进行比较阐析,主要从本体、功用、主体与政道四个层面展开。 一、本体之辨:“重质轻文与“重文尚饰 儒家本就有重“文”的传统,从孔子的“文质彬彬”到“绘事后素”,从《周易》对“文”的崇尚到《礼记》对“文”的 描绘……可以说,在传统的艺术范畴中“文”是一个总称,既有原始的“文”的意义,又有文艺的关涉意义,其间也 包含了“诗文”的衍生意义。可以说,对于“文”的取舍,苟子与韩非子表现出明显的分歧,这也是二者文艺思想 差异的根本所在。韩非子“重质轻文”,认为“质”是审美建构中的核心元素;苟子则“重文尚饰”,认为“文饰”是 展现美的重要性征。韩非子指出“文”是“滥于富丽”的“无用”之“饰”,“文”的存在会影响“质”的表现,这一点其 在《韩非子·亡徵》篇中论述道:“喜淫辞而不周於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於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韩 非子的论述意在说明,“文辞”“修饰”会使事物的本质改,使其本身的功用“消亡”,可以说是经“文饰”而“质”衰, 弃“文饰”则“质至美”。《韩非子·解老》篇有云:“道有积而积有功;德者,道之功。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 光。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故日:“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 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 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壁,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 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日怯133。 论述表明,韩非子是舍弃“文”的,其重“质”尚“法”。苟子虽然援“法”人“儒”,在“法”的引进上先于韩非子 迈出了第一步,但其却没有将“法”置于其思想的核心,对“法”的重视亦远远不及对“文饰”之“崇尚”。可以说, 收稿日期:2009-07-18 作者简介:杨艾璐(1980-)。女。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文艺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万方数据 ·354·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