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家族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调查分析.pdf
2011年第4期 No.4201l
第26卷 南方人口 V01.26
(总106期) SOUTHCHINAPOPULATION GeneralNo.106
土家族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调查分析
尹旦萍‘
/—一,f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土家族女性的婚姻迁移,土家族地区的婚姻市场就呈现为男
多女少格局,预演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中国几十年内的性别后果。土家族地区男多女少的性别
格局产生了三方面的性别后果:男性择偶困难;逐渐形成了“宁要两女也不要两男”的生育性别期望;
已婚夫妻的权力关系向妻子倾斜。土家族地区的实践告诫人们: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本是根深蒂固的男
权文化借助现代B超技术的产物,但却会在几十年后以同样残酷的方式惩罚着男性和整个社会。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婚姻市场;生育性别期待;夫妻权力;土家族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Fj:=:.
、寸日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失衡,并呈持续升高的趋势。2008年全国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显示:在全国人口中,20岁以上人口(1988年以前出生)的性别
10一14岁为115.91,5—9岁为121.40,0—4岁为123.26。
学术界高度一致地认为.重男轻女的性别文化箝制下的选择性堕女婴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
失衡的根本原因。既然以女婴的生存权为代价的男性偏高现象是一个社会性别问题,那么,它的
性别后果是什么呢?已有研究通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
的分性别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后一致认为。未来几十年间男性的婚姻挤压和女性地位的下滑是出生
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性别后果①。这种假设是否成立?在多大程度上成立?本文通过土家族地区的田
野调查,分析性别比失衡的性别后果,并检验理论假设的真伪。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现今土家族人口为802万,主要
分布在武陵山脉及其邻近地带,大部分在鄂西南和湘西北,小部分在渝东南和黔东北,是唯一一
个人口在百万以上、不在边疆的少数民族。本文以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家族村
落G村为调查对象。
恩施州境内崇山峻岭,群山环绕,深山将恩施与外界隔离开来,在很长时间内,仅有318、
209国道和恩施一武汉航线建立与外界的沟通,交通十分不便,信息也非常闭塞,以粮食种植为
|【【收稿日期]2011一05一18
[作者简介】尹旦萍(1973一),女,博士、博士后,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女性主义理论。
①相关研究参见:邓国胜.出生性别比偏高对择偶问题的影响.人口研究,2003(5);刘爽.男多女少无助于妇
女地位的提高.人口研究,2003(5);汤兆云.出生性别比偏高状态下的女性赤字及其后果.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lO(1);陈卫,李敏.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长期人口后果.人口与发展,20lO(4)。
50
.
万方数据
土家族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调查分析
主的农业是恩施州的主要产业,经济较为落后。直至2007年。恩施州下辖的6市2县全为国家级
贫困县。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恩施州大量农民投身务工经济浪潮中,务工收入成为该地重要
的经济来源。
G村是恩施州宣恩县的一个行政村。距县城50公里,处于乡政府近郊,有209国道经过。该
地在隋代后是土司重镇,90%以上的人口属土家族。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50户,总人
人。2009年村年人均收入达2381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