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门外哲谈:哲学之用余论.pdf
· 编余札记 ·
n外皙诖 :哲学之用余论
张 伟
读了前两篇札记,一位哲学教授指出,破多于立,批判多于建设。他说 ,你在上篇结尾写到:“让我们仰望星空,凭依哲学
审视我们的生活,进而提升我们的生命境界吧。”我便有所期待,期待着下篇正面的中说,然而等来的还是批判,对哲学误用的
批判。此言甚是。我也意犹未尽,有话要说,遂成这篇余论。
改善心灵生活。哲学之为思想引擎,引人致思,激人爱思,启人深思。人之为人,恰在于人是思想的动物,无论身处何位,
都因思想的照亮而清明澄澈。在柏拉图的 《斐德罗篇》中苏格拉底说:“我认为 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于神;但 爱‘
智’这个词倒适合于人”,并认为“爱‘智’是人的自然倾向。”可见,追求智慧应该是人的天性,人都应该有这份渴望和激情。
让我们重温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 《思想录》里的那段隽永的哲言吧:“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 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却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反对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
了他,人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 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
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每当读到这段文字,我总是怦然心动。是呀,论嗅觉的灵敏,人不如狗;论视力的穿
透性,人不如鹰。单纯拿出某一种能力来做比较,人并不是最强势的。何以莎士比亚将人奉为 “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正是人的思考力使人超拔于万物之上,成为主宰者。过去我们把文盲叫作睁眼瞎,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文盲 已不多见
了,在今天,不善思考因而不明事理的人,才是睁眼瞎。让大脑转动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摆脱板结、僵化的样态,走出幽暗、
遮蔽,心灵得以润泽,那是怎样的一种充盈着诗意的人生境界啊!只可惜,有太多太多的蒙昧者,心为物役 ,自己关闭掉了这
扇思想的天窗,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严责过:“你只专注于积累大量钱财和猎取声誉,却毫不关心
和留意于智慧、真理和灵魂的最大改善 ,难道不以为羞耻吗?”在喧嚣扰攘中,苏格拉底的声音被淹没了,环顾左右,越来越多
的人在 自我放逐,名缰利锁的羁绊,置身豪宅而囚禁心灵,弃爱智求真于不顾,耽溺于取悦上司的钻营之术。富有者 日见其
多,而往往又正是这些人,他们很贫困,哲学的贫困,思想的贫困,一贫如洗。他们中的一些人,貌似忠诚而敬业,然而思想的惰
性是最大的懈怠,也注定了其庸碌的人生。当这种不幸不只发生在个别人身上,而成为一个民族的痼疾,那会十分可怕。黑
格尔说:“一个国家没有哲学,就像一座雄伟壮观的庙中没有神像一样,空空荡荡,徒有其表,因为宣没有可信仰的东西,可尊
敬的东西。”让我们多从哲人身上汲取智慧吧。马克思曾说,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货币还在研究货币的人。这是 自嘲,又
何尝不是 自信、自得呢?当他连面包都吃不上的时候,他在享用着思想的盛宴。肉眼凡胎之辈,只盯着有形的资产,却永远看
不见这无形而宝贵的财富。即便我们不去做哲学家,只是像哲人那样热衷于智力游戏,我们的人生也定然会少一点枯索,多
一 点情调,我们太缺少这种闲情逸致了。在泰勒斯看来,纯粹的思辨不是为了谋求生计,更不是为了治国安邦,仅仅是一种乐
趣。毕迭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他高兴得举行 “百牛大祭”,庆祝这个在当时毫无实际用途的数学定理。用他的话来说,
他从这种思辨 出来的和谐关系中体验到一种快乐,感觉自己离神更近了一步。
由批判而超越。哲学赋予我们批判的能力,托举我们进入超越的境界。卡尔 ·波普尔说:“所有哲学都必须从可疑的并
且常常是有害的未经批判的常识开始,其目的是要达到澄明的、经过批判的意识,达到一种更接近真理并对人类生活更少有
影响的常识。”在新韦氏词典里,批判性思维是指:“以审慎分析判断为特点,并在最严格意义上隐含着客观判断的尝试而定褒
贬优劣。”
从西方近代哲学鼻祖笛卡尔的 “普遍怀疑”,到伟大思想家马克思的 “怀疑一切”,一以贯之的是哲学的革命性和创造性。
哲学高于常识的地方,就在于它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洞穿常识 中的壁障,它总是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地方发问,它不像科学那
样对常识进行总结,而是致力于对常识的超越。哲学培育我们独立不倚的精神 自觉,让我们在 “我思故我在”的独立思考 中确
立自我,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让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先贤的思想可以成为我思考的思想资源,但他人的思想决不能取
代我 自己的哲学思考。我是我 自己的思想的主人 ,而不是他人思想的奴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