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曾朴与《孽海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 曾朴与《孽海花》

第五节 曾朴与《孽海花》 曾朴1891年中举,次年春试不第,遂由父亲替他捐了内阁中书,在京供职,其间与洪钧、翁同龢等名流交往接触。1895年入同文馆学习法文,有志于外交,次年应考总理衙门却未中。此后痛恨政局腐败,决心舍弃仕途,别寻发展,遂回南方。时值康梁力倡新政,曾与谭嗣同等参与维新活动。变法失败后回到常熟当小学校长,并潜心研究法国文学,由之认识了小说在文学上的特殊地位。1903年赴上海经营丝业,因外丝大量销入而亏累甚巨,遂罢归故里。1904年再度赴沪,与徐念慈等创立“小说林社”,发行小说及西洋小说译本,自己也写小说,《孽海花》即于此时开始动笔。1907年又创《小说林》杂志,激励了小说的创作和外国小说的翻译,林译小说即在此时为商务印书馆刊印而风行。《小说林》出了十二期,于1908年9月因资金周转不畅而停刊。《孽海花》的一部分就发表在《小说林》上。其时张蹇等的立宪运动兴起,曾朴参与其事,并且是中坚分子。后参加反对清廷搜杀革命党人的活动,清廷曾密电拘捕他。1909年入为主张新政的两江总督端方幕宾,后端方北调,他以候补知府分发浙江。辛亥革命爆发后,回江苏省被选为省议员,后任过江苏省官产处处长、财政厅长、政务厅长等。1926年9月革命军北伐之后,曾朴放弃了政治生涯,重回文学界,1927年在上海开设真善美书店,并发行《真善美》杂志,《孽海花》大部分就发表于此,并译雨果等法国文学名著多种。《真善美》1931年7月停刊。曾朴经济窘迫,遂迁回常熟,晚年精神苦闷,心力与体力交相衰竭,乃以种花生活消遣。1935年6月23日病逝。 曾朴的一生是文学家() 《孽海花》初印本原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爱自由者”乃其好友吴江人金松岑1903年在上海参加爱国学社,同邹容、章太炎、蔡元培等鼓吹民主革命,值日俄战争前夕,目睹帝国主义侵略野心,乃欲以小说反映当时的政治外交状况。但他写了六回初稿后,自认“究非小说家”而辍笔,即转请曾朴续写,并共同商拟全书六十回的题目。曾朴改写了前六回,并继之一手写下去,但只写了三十五回,而通行本又只三十回。 仅仅把《孽海花》作为谴责小说,其实并不完全恰当,因为《孽海花》除了部分地具有谴责小说内容的特点之外,它同时还兼具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的身份。原作者金松岑的创作动机本欲“以赛为骨,而作五十年来之政治小说”曾朴则欲“以赛金花为经,以清末三十年朝野轶事为纬”,“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而加以虚构的写作方法及作品成书的特殊情况,造成了《孽海花》于政治小说、历史小说和谴责小说三而栖之的特殊型态。 金汮和赛金花的故事是小说的骨干和线索,大略叙金汮中了状元,纳名妓傅彩云即()回国后她越来越不耐烦那个朽物,而当她偷情被责时,她竟突发高论,“句句剌心,字字见血”,倒把金汮这个玩弄女性的伪君子说得“面上红一回白一回”。 “你们看着姨娘本不过是个玩意儿,好的时抱在怀里、放在膝上,宝呀贝呀的捧;一不好,赶出的,发配的,送人的,道儿多着哩!!! 这一番快言利语道出了封建妻妾婚姻制度下姨娘们的心声,喜剧场面里有悲剧蕴涵。傅彩云身上隐约可见潘金莲的影子,而由于时代不同,作者又受过法国文学的熏陶,所以又有自己的时代的特点,似稍带一点启蒙的意味,是一个写得有一定认识价值的妓女形象。 金汮和赛金花虽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但作品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却不在他们身上,而在以他们的故事线索而串连起来的那三十年风云激荡的历史画面。“可惊可喜的现象,都在这一时期内飞也似的进行”,我们从中看到了清朝政府的腐朽堕落,看到了官僚阶层的庸俗无能,看到了仍然被科举制度吸引着而“有头无魂,有血无气”的丑陋的才子文人。由于作者通过驻外公使活动等描写,把中国放在新世界的范围里来观察,就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晚清时节的中国已经濒于亡国灭种的严重状况。作品的揭露是深刻的,作品的批判也是大胆的,第一回就痛斥着清代帝王,“暴也暴到吕政、奥古士都、成吉思汗、路易十四的地位,昏也昏到隋炀帝、李后主、查理士、路易十六的地位。”作者看来颇有民主启蒙的意识,不但以“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四百兆同胞,愿尔早登觉岸”的诗句揭明创作意旨,而且在书中借毕叶的口嘲笑昏迷不醒的愚昧国人:“不是我糟蹋贵国,实在贵国的百姓仿佛比个人,年纪还幼小,不大懂得世事,正是扶墙摸壁的时候,他只知道自己该给皇帝管的,哪里晓得天赋人权、万物平等的公理呢!! 作品写这三十年,又正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以及民主革命派此起彼伏地起来变革现实,而其间又因取径不同而相互冲突矛盾错综复杂的一段历史,各派的活动都被写到,而最激动人心的是作品写到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并且用“霹雳一声革命团特起”来加以赞美。 那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不

文档评论(0)

xutiantian2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