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Co-N-C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pdfVIP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Co-N-C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Co-N-C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pdf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SouthChina of V01.40No.3 第40卷第3期 UniversityTechnology Science March2012 2012年3月 (NaturalEdition)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Co—N—C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木 杨伟1 陈胜洲2+董新法1 林维明1,2 (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硝酸钴为前驱体,在心保护下采用高温碳化方法制备用 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的含氮碳载钴(Co—N—C)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热重 与红外光谱联用、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结构,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考察了不同碳化温度对Co-N-c电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影响 及电催化剂的耐醇性能,并采用该催化剂为阴极催化剂进行DMFC单电池测试.结果 表明:Co-N-C电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较好的耐醇性能;其氧还原起始电位 在O.5V(vs.SCE)左右;700℃碳化温度下制备的Co—N—C电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氧还原催 化活性.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耐甲醇性能 中图分类号:TQ423.93 目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阴极催化剂催化剂作为DMFC催化剂的潜能,但其催化机理仍未 主要使用铂或者铂基合金催化剂,由于铂资源匮乏, 有定论,很难确定影响催化剂活性的控制因素,然而 价格昂贵,造成了该类电池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其 碳化温度和氮含量是影响含氮碳材料负载过渡金属 商业化应用¨。3J.同时甲醇渗透会导致阴极铂催化 催化剂形成氧还原催化活性位的关键因素已经得到 剂发生电氧化,产生“混合电位”,且甲醇氧化产生 共识一J.文中以高含氮量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 的毒性中间体易使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电池的输 和硝酸钴为主要原料,在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了含氮 出性能H巧J.因此开发高活性的耐甲醇非贵金属氧 碳载钴(c洲_C)氧还原电催化剂,并利用热重与傅 还原催化剂是目前DMFC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含氮碳材料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 (XRD)、元素分析等考察了不同碳化温度对电催化剂 具有较高活性,且对甲醇氧化呈惰性,近几年来成为 的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影响和电催化剂的耐醇性能. DMFC研究的热点MJ.Ye等1采用高温碳化含有 Co、Fe等非贵金属盐的聚丙烯腈,制得具有高氧还1 实验部分 原活性的含氮碳气凝胶负载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李 旭光等【81考察了甲醇对Pt/C和碳载四羧基酞菁钴1.1试剂和仪器 oC热 试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工业级,98%,晋州市 (CoPcTc/C)催化氧还原性能的影响,发现800 中兴化工有限公司);硝酸钴、甲醇、乙醇、异丙醇(分 处理的CoPcTc/C具有较高氧还原催化活性和耐甲 醇能力. 含氮碳材料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取代Pt系 公司);高纯氧气、高纯氮气(纯度为99.999%,佛山 收稿日期:2011.11.18 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8011000022) 作者简介:杨伟(1982.),男,博士生,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电催化研究.E-mail:ethanyang@yahoo.cn t通讯作者:陈胜洲(1967.),男,教授,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电催化研究.E-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