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史与版本注束研究篇
在第三个阶段,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了近百年来《伤寒论》、《金匮要略》研究的走向。医学外部的文
化,始终影响着《伤寒论》、《金匮要略》研究的思路和走向,是其源源不绝的思想来源。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伤寒论》学术研究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外感疾病学术思想史。广义伤寒概念自《难
经》形成后,一直沿用至今;其问,虽有元代王履称《伤寒论》是为狭义伤寒而作、瘟疫学与温病学在明清兴盛.但
以广义伤寒为核心概念的医学著作始终未绝。并于清晚期后反思温病学不足的学风中重新兴起.如俞根初吸收
温病学临床成就创立的绍兴伤寒学派,至今仍有传人。这是理解《伤寒论》学术研究历史的一条主要线索。
其次,它是一部中医学辨证论治发展史。《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而其理论化、体系
化。却是后世医家研究、发展《伤寒论》的结果。宋金元伤寒家在外感疾病治疗中建立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启发
了金元时期杂病辨证体系的建立,以及明代杂病证治体系的大发展。到了清代+《伤寒论》、《金匮要略》研究以探
讨治疗所有疾病的诊治规律为主导方向,是杂病辨证体系发展由博返约的内在要求的结果。至此.《伤寒论》、
《金匮要略》成为讲述辨证论治普遍规律的医学经典,并延续至今,成为现代中医学教育的核心读本。
第三,它是一部关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医学著作的研究史。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成果、特点也应
在本编研究视野内。这三部分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如果《伤寒论》的适用范围只局限于广义伤寒,那么
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讲述辨证论治普遍规律的经典读本;如果它不是一个医学经典读本,历史上的研习者、研
究著作必少,那么把它作为一部著作研究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也谈《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050031
冯世纶教授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9月20日的《(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论文,对于张仲景借
用《汤液经法》所载方药撰著《伤寒杂病论》,进行了细致论证与分析,读后深受启发,获益非浅。同时也引起笔者
进一步的思考:张仲景为什么不自言撰用《汤液经法》?张仲景在著作《伤寒杂病论》时到底“撰用”了什么著作?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理论还是方药?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伤寒杂病论》的传承关系?为繁荣中医学术。笔
者不揣浅陋。愿以自己的浅论。就教于海内方家。
一、仲景何不自盲撰用《汤蔽经法》
诚如冯教授所言,皇甫谧、陶弘景在晋粱时期就认定,张仲景是依靠《汤液经法》撰成《伤寒杂病论》的,王雪
苔、马继兴、姜春华、王淑民教授也先后根据陶弘景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卷子本,发表了大致相同的看法,
已经逐渐成为中医学界的共识。但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自序》以及他的著作之中,并没有他撰用《汤液经
法》的直接证据。仲景自序云:“感往昔之沦丧,伤天横之莫救,乃勤求古ⅪIl,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
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凭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钱超尘教授从日本古抄本《伤寒
论·仲景自序》中见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凭脉辨证”2l字为小字,认
为这是后人的注文,以后逐渐混为仲景原文。因此说,仲景并没有提他到底撰用过哪些古籍.只是笼统地提到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笔者认为,即使这样也有许多疑问等着我们破解。
首先,《汤液经法)32卷,最先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至仲景之时已有200年,其间难道没有人象陶弘景的《辅
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那样,引用和改编过《汤液经法》吗?唐代的《名医录》称仲景师从于同郡张伯祖.当时的人们
认为他“识用精微过其师”,张伯祖见过《汤液经法》吗?改编过《汤液经法》吗?《伤寒论》《金匮要略》之中的“师
日”比比皆是,我们又如何解释呢?再有,《汤液经法》是硕果仅存的经方吗?经方留绘后人的是不可逾越的科律,
还是仅仅垂示一种灵活用药的法则?张仲景对于经方的态度和取舍,给了我们什么重要的启示?还有,这混入的
2l字注文形成于什么时代?他凭什么或者为什么认定仲景撰用了那么多著作.却惟独不提其他人认为最为重要
的《汤液经法》?笔者认为,如果21字的确是注文混入正文,也应当在宋代林亿校正《伤寒论》之前,根据注文的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