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课文精讲.docVIP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课文精讲.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课文精讲,高中语文必修1诗两首,李商隐诗两首,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李商隐诗两首ppt,李商隐诗两首原文,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案,李商隐诗两首翻译

8.李商隐诗两首·课文精讲《锦瑟》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先生,又号樊南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李商隐的一生是在唐王朝分崩离析,濒临瓦解的前夕度过的。他出生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式微的书香门弟,父亲早逝,家境困窘艰难。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李商隐被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引为幕府巡官。开成二年(837年)以令狐家为奥援李商隐得中进士。同年冬,令狐楚卒,李商隐失去幕职,只得另谋出路。第二年,李商隐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很器重李商隐,后李商隐娶王女为妻。王茂元属李德裕党,而令狐楚属牛僧孺党。当时牛李党争激烈,党于令狐的人认为李商隐亲近王茂元是“背恩”,从此对他排抑打击,使李商隐“一生襟抱未尝开,,(崔珏《哭李商隐》)。此后,李商隐曾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大中十年(856年),他随柳仲郢进京,任盐铁推官,第二年罢职,回到郑州,不久病卒。李商隐是唐代后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他的诗歌艺术性很高,构思细密,想象奇特,语言精丽,寄兴深微。他的比兴和象征手法,不是简单的比附,而是更注重物与人的整体神合,更加空灵超脱。他的无题诗,由于善于表达非常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包蕴密致,演绎平畅”,便得众口流传,使人历久难忘。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二、《锦瑟》的写作目的及内容: 关于《锦瑟》一诗到底是为何而写及写了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锦瑟”是令狐楚家青衣(丫鬟)的名字;有的说《锦瑟》写了瑟的清、怨、适、和四调,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有的说《锦瑟》是悼亡诗,“瑟本二十五弦,断而为五十弦,取断弦(丧偶)之意”;有的说《锦瑟》是一篇客中思家之作;有的认为是“自序、自伤”之词……值得注意的是钱钟书和王蒙的看法。钱钟书认为: “李商隐《锦瑟》则作者自道,颈联像‘神思’,腹联(即颔联)像‘体性’,两备一贯……”这里钱先生认为《锦瑟》是作者自道写诗经验及个中甘苦的一首诗,并指出中间两联是写构思中的“神思” (想象)和“体性”(艺术风格)的。关于王蒙先生的意见,这里引钟来茵著《李商隐爱情诗解》“前言”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在《一篇锦瑟解人难》中,王蒙提出了:‘何谓解诗,何谓诗解,何谓解人?’他指出了可以分五个层次。他认为《锦瑟》主旨是抒惘然之情,是一种失落感。首联从锦瑟起兴,回忆以往年华。庄生梦蝶、杜宇化鹃表达失落、困惑、幻化之感。腰联(原文如此——引者)神游沧海蓝田,神交明月暖日,抒写寥廓、寂寞、悲哀、无奈、痛苦之情。末联“惘然”之情,即是失落、幻化的内心体验。——这样的诗解,把握准确,不走烦琐考证的路子,抓住心灵这根主线,真可谓直捣黄龙,一针见血。尽管王蒙之解合情合理,与近几年多数学者主张的‘抒写生平遭遇感受’说、 ‘为诗集序’说也相通,王蒙又认为‘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他甚至认为音乐家、旅行家、科学家都可有自己的《锦瑟》解。‘八句诗如八根柱子,读者完全可以在这八根柱子建造的殿堂里流连徘徊,自得其乐。’ (第12—13页)这样的诗解,比像我这一类死守一家之言的学者宽容、民主、通情达理得多!” 《马嵬》 课文分析: 唐代自杜甫以来,多有咏马嵬之变的诗,李商隐的《马嵬》是其中的杰作。《马嵬》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借历史上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作品中,诗人不是在劝诫惋惜,而是在揶揄挖苦,其讽刺辛辣强烈。 首联起句逆笔折入,次句即言唐玄宗出逃至马嵬之景况。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蓬壶海上见到了她,这只不过是“徒闻”的传说而已,传说中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他生永为夫妇的愿望渺然“未卜”,而现实中杨贵妃倒是真的一命长“休”了。用词的感情化,尽显唐玄宗的无奈,也颇具讽刺意味。 颔联紧接首联次句,追述出逃的情景。夜间只听见禁军中的刁斗(又名金柝)声,哪里还能像平时那样在宫中听到报晓呢!这两句将出逃生活与宫内生活对照,又用“空闻”二字写出了唐玄宗的懊恼,写出了失去杨贵妃之后的啜饮自酿苦酒的寂寞与孤独。 颈联出句紧接上句,对句却又回到起处。那一天,禁军不起程,终于逼迫唐玄宗赐杨贵妃缢死,而此前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山盟海誓,愿世世为夫妇,并曾嘲笑过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写法上是跳脱逆换的,内容上又有因果的联系。正因为唐玄宗昔日的沉溺女色、废政误国,才带来“六军驻马”之后的悲剧。“此日”“当时”的强烈对比,使唐玄宗的始乱终弃受到了无情的鞭挞。“六军”,《周礼》说天子有“六军”,后来诗人用它泛指皇帝的军队。事实上那时候只有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合共四军。 尾联用对比的问句以警省。玄宗贵为天子却不得不赐死宠妃,而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