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剂考试重点,方剂学考试重点,方剂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方剂学期末考试题,方剂学考试题,方剂考试,方剂学重点,中医方剂学重点,方剂学,肝癌中药方剂
方剂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七方;2.十剂;3.君药;4.逆流挽舟法;5.大承气汤;6.增水行舟法;7.和解少阳法;8.痛泻要方;9.辛开苦降法;10.清营凉血法;11.凉膈散;12.理中丸;13.开窍“三宝”;14.玉屏风散;15.辛凉平剂;16.生化汤;17.刚柔互济法;18.滋阴熄风法;19.镇肝熄风法;20.滋阴润燥法;21.燥湿化痰法;22.培土生金法;23.清肝宁肺法;24.阳和汤;25.温经汤;26.补气生血法;27.复元活血汤;28.金锁固精丸;29.四神丸;30.补火生土法;31.汤剂;32.鸡鸣散;33.透热转气法;34.升阳举陷法;35.扶正解表法;36.釜底抽薪法;37.凉血散血法;38.通因通用法;39.滋水涵木法;40.回阳救逆法;41.三补三泻;42.消食导滞法;43.健脾消食法;44.温补命火法;45.八法;46.补气托毒法;47.汗法;48.温下剂;49.反佐药;50.使药。
【参考答案】
1.七方,是方剂分类方法之一。首见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不同的方剂。
2.十剂,是方剂分类方法之一。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方剂。
3.君药,方剂基本结构之一。即指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4.逆流挽舟法,是治疗方法之一。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
5.大承气汤,方名。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效,用治实热积滞证。因本方有泻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大承气。
6.增水行舟法,治法名。对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以大量滋阴补津液之品,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之意。代表方如增液汤。
7.和解少阳法,和解法之一。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代表方如小柴胡汤。
8.痛泻要方,方名。由白术、防风、白芍、陈皮组成,有泻肝补脾之功。用补脾泻肝的药物来治疗土虚木乘,脾受肝制的肠鸣腹痛腹泄,泻后腹痛不减的方剂。
9.辛开苦降法,治法之一。对肠胃不和,寒热互结,气失升降之心下痞、呕吐、下利病证的治法。常用辛温与苦寒药物配伍,开结散寒,苦降泄热。如半夏泻心汤中干姜、半夏与黄芩、黄连的配伍,即属辛开苦降法。
10.清营凉血法,治法之一。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血的治法。其用药常以清营透热,凉血散瘀之品为主,如清营汤。
11.凉膈散,方名。由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竹叶、蜜组成,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之功用;主治上中二焦积热证。因本方治热证,清上泻下并行,使膈热自消,故名。
12.理中丸,方名。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效,用治中焦虚寒证。因本方用药,使中焦虚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曰理中。
13.开窍“三宝”,指凉开方剂中安宫牛黄丸、紫血、至宝丹三方。三方组成均是以芳香开窍药配伍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用于治疗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的热闭证。
14.玉屏风散,方名。由黄芪、白术、防风、大枣组成,有益气固表止汗之效,用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之证。因本方益气固表实卫御风,有如挡风之屏障,而又珍贵如玉,故名玉屏风散。
15.辛凉平剂,指用性味辛凉,具疏散风热作用的方剂。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所致的恶寒轻、发热重、汗出不畅、咽痛等证的方剂。方如银翘散。
16.生化汤,方名。由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组成,主治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之证。因本方温经散寒、养血化瘀,而能使新血生,瘀血化而自行,故名“生化”。
17.刚柔互济法,药物配伍方法之一。指用温燥刚烈与甘寒柔润药物同时运用于一方的配伍法。如黄土汤中白术、附子与干地黄、阿胶的配合。
18.滋阴熄风法,治风法之一。是以滋阴为主,治疗因阴虚而动风的方法,多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真阴之神倦脉虚,舌降少苔,手足瘛疭之证。代表方如大定风珠。
19.镇肝熄风法,治风法之一。是治疗由于肝阳上亢而引动内风的方法。多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目眩晕,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者。代表方如镇肝熄风汤。
20.滋阴润燥法,治燥法之一。是治疗脏腑津伤液耗所致的内燥证的方法,常以甘寒滋阴药物为主,症见咽干口燥、干咳少痰,干呕食少,或大便燥结、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等。代表方如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21.燥湿化痰法,治痰法之一。是治疗湿痰内阻所致痰多易咯,胸脘痞闷,或呕恶眩晕,舌苔白滑,脉濡弦滑等病证的治法。代表方如二陈汤。
22.培土生金法,治法之一。又称补脾益肺法。土指脾,金指肺。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