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代文病论二题.pdf
隋代文病论二题
0孟 伟 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 江苏 常熟 215500】
舰桩卫景一一实尚以轻黼屏一一群哗∞蚴撤筑现一一嫣代俐一通王畦。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可以称之为 “文病”。“文病”是批评家历来关注的对象。批评家指出文病、评论
文病、探讨文病的原因,提出救治文病的措施,可以称之为 “文病论”。隋王朝虽然享祚甚短,但其政治 、文化措施对
唐代乃至中国历史都有巨大影响。隋代君臣、文士不乏针对 “文病”的言论,探讨其 “文病论”,对我们认识隋王朝的
文学观念,加深对隋代文学批评史的理解是有一定意义的。
一 、 隋王朝的文化政策与李谔对文病的批评
581年,北周贵族杨坚建立隋王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中国从汉末以来 (西晋曾有过短期的统一)的长期分
裂局面。大一统的隋王朝只维持了37年,是中国历史上众多短命王朝中的一个。隋文帝杨坚文化修养不高,史书称
其 “素无术学”“不悦诗书”(《隋书本纪》)。杨坚崇尚实用,开国之初,也曾一度兴办学校,但几年之后 ,因未见有特殊
人才出现,便下令废除,可见其在政治措施方面的急功近利。隋朝君臣总结前朝灭亡教训,认为陈后主等人纵情享
乐、荒淫无度是亡国的主要原因。他们吸取教训,崇尚雅乐正声。 《隋书 ·音乐志》记文帝对群臣语:“闻公等皆好新
变,所奏无复正声,此不祥之大也。自家形国,化成人风。勿谓天下方然,公家家 自有风俗矣。存亡善恶,莫不系之。
乐感人深,事资和雅。公等对亲宾宴饮,宜奏正声。声不正,何可使儿女闻也 !” 识到音乐的感化作用,提倡雅乐,
反对新声,其 目的是发挥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中国自古以来有音乐与文学相通的观念,在音乐方面,追求雅正,反
对淫靡 ,所表达的是一种崇尚质朴实用的文艺态度。
隋王朝的文艺态度传导到文学批评之中,时任治书侍御史的李谔上书隋文帝。从这封上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李
谔对隋王朝文化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李谔以复古的姿态,追叙先王教化,认为 诗《》《书》 L》《易》为教化之
本,而 “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目的都在于 “褒德序贤,明勋证理”,都应发挥惩治劝诫作用。在李谔看来 ,文学的价值
在于发挥其对社会政治的教化作用 ,如果不能发挥这种作用,那就会出现 “文病”。从这种观点出发,他对曹魏 以来
的文学发展予以猛烈的批判,说:
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丈华,遂成
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
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
童昏,责游总卯,未窥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以傲诞为清虚,
以缘情为勋绩,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故文笔 日繁,其政 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
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隋书 ·李谔传》)②
在李谔看来,身为君主的魏之三祖,好尚文学,是弃本逐末的行为。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之下,追求文辞华丽成为
社会风尚,东晋、齐梁年间全社会对文辞之美的追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儒家经典弃而不讲。李谔认为,
不以教化为根本的文学.就是对社会政治的扰乱。他完全无视建安以至南朝文学发展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这一历
史时期的文学予以全面否定,甚至把社会政治的衰乱,归罪于文学的繁荣。文学的高度发展 ,对艺术与审美的追求,
在李谔看来恰恰成了文学之病的突出表现。李谔对文病的批判,是其狭隘功利主义文学观念的体现,这种观点是迎
合君主 口味的,代表了隋朝君臣对文学艺术的态度。对前代文病的批判,目的是为当代提供借鉴。
隋朝开国后,也面临文化政策的选择与建立。李谔上书所说的 “屏黜轻浮,遏止华伪”正是隋王朝的文化政策导
向。隋文帝曾下诏要求大到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政公文,小到私人文书,都要以求实质朴为规范,所谓 “公私文翰,
并宜实录”(《隋书 ·李谔传》)。隋朝政府将这种去华求实、杜绝浮靡的文风导向以行政手段加以强制实施,泅州刺史
司马幼之因 “文表华艳”而获罪。使用行政手段推行文风改革,确实收效显著,公卿大臣 “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REVIEW /博士之声 O8
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隋书 ·李谔传》)。以公 上陈应、刘,下述沈、谢,分四声八病,刚柔清浊,各有端
卿大臣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弃绝华绮文风,以儒家经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