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皇国非袖质享化遗产保妒碧坛论文冬一
临时制度与自由约定
——一则民俗文化仪式性活动的考察案例及其分析
郑工
一、引言
民间文化活动通常都具有特定的仪式。民间民俗艺术中的仪式性活动,往往都是
约定俗成的,即遵循生活中长期被沿用的某种惯例。设定程序、规范行为并使用道
具。在民间社会中,仪式活动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态”的,既被制度本
身所约定,又因时因地因人而改变。
民间仪式的涉及面很广。与仪式相关的艺术活动十分丰富,如戏曲表演、戏曲音
乐、面具、装扮、纸扎、雕刻,甚至是祭祀、卜卦、跳神等巫祝活动或与之有关的体
育竞技活动。仪式注重的不是最终产品或使用者的物品,而是整体过程和场面设置。
表现出内在的观念和某种基于习俗的意义假设,从而实现人与对象世界在精神上的交
流。许多时候。祭祀和巫祝会是民间仪式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其他的文化产品或物品
都成为“道具”。通过仪式。人们将各类文化产品或民间艺术品置放在一个生动活泼
的文化情境或一个文化流程中加以阐释。这个“文化情境”和“文化流程”就是仪
式活动的具体展开,而所谓的“文化阐释”。就是以人的立场对“天”对“神”的发
问并自我解答。天人之际、人与鬼神之间的交往,需要通过仪式中介,而仪式则成为
人们提升自我品格、追问道德的途径。其实,仪式也是一个交换的程序。
仪式的参加者通常是某个社会群体。可以是某个族群的一个村落、一个家族。也
可以是一个家庭或临时集约的社众。家庭、里社与会众。是仪式活动的基本单位,也
是民间仪式的约法对象。民间仪式是依靠。规仪”而传承的文化存在,通常约束着
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仪式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被某种散布着的意识所笼
罩。被某种超个人的集体意志所统摄,甚至自我也成为了仪式中的某种道具。一般而
言.民间仪式都具有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特性。因此,民间仪
Il 208II
li宴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簟嘎
式的当下性存在就出现了问题:第一,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历次的政治运动,许多
民间仪式都成为“封建迷信活动”而被禁止。这种“政策性”的指导思想至今在不
少地区还有影响;第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迅速推进的社会现代化运动所引起
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大量的农民离开乡土社会而置身于都市文明。民间的传统
信仰和文化观念渐趋淡薄,许多民间仪式面临着自然遗弃或自我丢失的状况;第三,
民间仪式赖以存在的两个最基本条件——仪式制度和文化道具。不是被废除。就是被
改写或重置。其实,问题不在于是否“改写或重置”——那是文化传承中的必然现
象,而在于如何“改写或重置”,这才是我们今天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
也是我们关注仪式的当下问题。
二、案例:湄洲岛“进香”
1990年秋,我考察了福建省仙游县民间里社组织的“进香”活动①。那里,乡
民们普遍供奉“妈祖”,每年都有相应的祭祀仪式,而往湄洲岛进香。则是乡村里庙
的一件大事。往往数十年一次。因其规模大,动员面广,耗资不少。而仙游县城关的
“贝龙官”往湄洲岛进香。就时隔六十年。
进香,也称割香、割火。即是分灵神往祖庙拜谒,将祖庙的香火分入自带的香火
炉中带回。进香者一般由宫社⑦内的乡民组成。“进香”是一个大仪式.无论是出行
的宫庙。还是沿途接待的乡间里社.均设道场,行斋醮,由道士或三一教③先生主
持。斋醮设醮主1人,当场选择募捐钱款最丰者于神像前伺候奉献,以此植福。宫中
斋醮仪式。一场接着一场,其规模由各宫庙安排决定。也体现了当地乡民的经济状态
和文化形态。但最基本的仪式是。一接一送”,通常送时简而接时繁。送时,由遭士
或三一教先生将醮主与宫老的姓名均写上红纸奉疏。醮仪为祈神的祭礼,是僧、道为
禳除灾祟所设的道场。‘隋书·经籍志)日:“有诸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术。
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除厄。谓之上
帝。夜中,于星辰之下。陈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
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醮仪之奉献不同于祭礼,祭祀用牺牲面食,醮仪用蔬果
①此次仙游贝龙官的进香考察.得到时任福建师范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