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等温雷达返射率的闪电临近预报方案.pdfVIP

利用等温雷达返射率的闪电临近预报方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等温雷达返射率的闪电临近预报方案 杨汉贤 黎守德 香港天文台.香港 摘 要 本文旨存i介纠一1个迎幔予甫达数捌的闪fb临近颧报方案。方案三ii要矬罄1二:|c『流云起电嗣lIU矗i_i 分离的一个倘rp姐念 辱!螋,透过雷达观测识 别H 以下闪电启动的前兆特扑: i 【!_I:零殷或以|、等温联一|二的_; 彳达返射率偏离,表示有湿软也存在: “ 旧波Ui l;4·;’E。略西:·仃强火上升气流; iii 垂:魏累:f;: 液态水IjJJ姓较多,表l埘存在充足的云水,甜利云冰及软键形成。婴反潋等湍帆㈨0黼达返射牢,i矗篮实州的大气温度场的三三 维结构,资料来自雠小州更新的LAPs LocalAjlal?sis&Predictionsystem 温度场分析。 初步研究结果掘示,当上述的通要矗;达参数越越某些阑值时,闪电的船动可作为个戳位升芡式的过凳d处圳。m香港技.堪邻近地区,回 dBz、负lO艘等温. ;I彳达返射率超过ljdBz、负20度等温霄达 波顶商予7公里、垂盥j ;积液态水多过5逝米、零度等潞甭达返射率超过47 返射举超过OdBz,都址未来10至20分钟内 j现云地闪电的良好指标。若以闪电次数的刘数作为一个闪电强度的艘搬标准,可发现闪电强 度与上述叠要雷达参数 f i近似线性的关系。利用』:述概念模型确业务应Hj的滞质,我们在200i年的暖季作实州试验,探讨je往香港天文台 自动峪i近预报系统的碰川价值。 关键词:闪电,Ili ;近预引】l,软氆,等湍丽.前达返射率。 1 引言 雷暴是香港眷、夏季及初秋常见的天气现象。过去四十年 1967—2006 ,从四月到九月,香港 天文台平均每月有5.6天录得雷暴。在低压槽或西南季候风等活跃天气系统附近,积雨云可以连绵 不绝地生成,雷暴影u向的范嗣较大及持久。有些积雨云更会结合形成特大的强雷暴。每年夏天或初 秋,在原本天晴的日予,日间太阳的热力亦可能会直接,或透过海风复合而间接激发积雨云生成, 造成雷暴。这些雷暴影响范围较小及短暂。总的来说,香港地区面积细小而雷暴的生成机制却是多 样化,要做出准确的定时定量预测极其困难。香港天文台近年在这方面积极研究,并引进一套珠三 角的闪电定位系统,目的要提升与雷暴相关的监测及预警能力[卜6]。 闪电和雷响是雷暴的特征,更是其它强烈天气的前兆。掌握触发闪电的关键物理过程,预测闪 电的发生,有助预报员尽早发出雷暴警告。文献[6]提出了~个建熬于积云闪电概念模型,结合雷 达及数值模式数据的闪电临近预报方案。本文旨在介绍这个方案,并透过一些案例来汁沦这方案在 业务应用上的价值。 2 闪电概念模型 对模型的扩充[8],我们把积云闪电过程简化为以下四个演化阶段: i cIlmLlhIs ; 浅积云 shallow ii cllmLllLIs ; 塔状积云 towering iii 成熟积雨云 ma“lre吼ImIllonimblls ; iv 衰变积雨云 deca¨119吼lnlLllollimbLls 在每一个演化阶段中,垂直运动、微物理过程以及电荷分布都各有不俐。文献[6]及[8]有详细 的描述,在此不赘。总括来说,最关键的物理过程有以下5点: 一 在低于掇氏0度的高空中,出现冰品及软雹 霰 ,而后者对积云初次放电有指示作 用[9]: 二 在强对流环境中,冰t船与软雹互相撞击,产生电荷,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 三 上升及下沉气流分别把带正电较轻的冰晶带到云的高层,把带负电较重的软雹放置于 接近云底的地方,造成电荷分离,形成积雨云q|的…一个大尺度电偶极予 electrical [10]: dipole 四 电荷的重心位鼢取决1二气温的垂直廓线,而不是海拔高度;其中主要的负电荷中心存 在于一50C至一250C的水态混合层 mixed—p11ase1ayer [11—13]: 五 云地闪电于水态混合层首先启动。 dBZ 除此之外,我们再假设: a 云地初闪伴随蓿积雨云内主要的降水轴 雷达反射率高于25 的地方 ; b 云地初闪主要为负电击,而云地正电击只会在积雨云耗散阶段出现。 3 闪电预报因子 套用上述的概念模型,我们尝试从需达观测资料中识别以下的云地闪电前兆特征: i 0。C或以 cloIld 下等温层的雷达返射率偏高,表示积云内蕴藏蓿湿软雹及充沛的过冷云水 superc001ed water ; ii 回波顶 echotop’以TOP代表 偏高,暗示有强大卜升气流: “i 垂直累积液态水 verticallyinte91‘atedliqu地以VIL代表 明显较多,表明积云内有充足的云水,有利云冰、 软雹形成和结凇 1.iming 。 要量化第 i 种前兆特征,我们参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