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级影视文字案例模拟题答案.doc
交大心理咨询师(三级)模拟题
(影视案例分析+文字案例分析)
一、影视案例分析部分:(25分×2题)
案例一:考试焦虑
问题:
1、案例中咨询师运用的是何种技术来调整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接下来可以用什么疗法?
2、该疗法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3、如果你是咨询师,你的咨询思路是什么?
答:
1、放松技术。掌握放松技术之后可使用系统脱敏法治疗考试焦虑症。
2、系统脱敏法的技术要点是:见P414
①制定焦虑梯度表,帮助来访者确定与焦虑反应相联系的特定环境或事件,及相应的焦虑体验强度,并以百分制评分;
②与来访者讨论沟通,将焦虑事件按焦虑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并保持合理的跨度、设置合适的项目。
③帮助来访者学会肌肉放松技术
放松训练的顺序通常是头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通过紧张—松弛的多次配对使来访者体会放松的感觉,多次训练之后,达到可以根据言语指令而即时放松的状态。
④逐级配对脱敏
诱导来访者进入放松状态。
从最低等级的焦虑情景开始,诱导来访者体验相应的焦虑状态,随即要求放松。如没有问题,重复想象—紧张—放松,然后进入下一情景,如此逐级进行,直至结束。
如果来访者在某一级不能达到放松,则需要考虑焦虑梯度是否合适的问题。
3、对于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咨询思路可以是:
1)树立自信,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咨询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寻找平时有自信的活动,从细小的成功中让学生体验自信,树立自信;建立合理的目标,逐步提高。
2)加强休息,加强营养;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迎接考试。
3)系统脱敏;考试时紧张也可自我放松;
4)掌握考试技巧:先易后难,仔细审题,有时间复查之后再交卷等等。
案例二:我又失业了
问题:
一、来访者努力工作,看重领导表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渴望被权威人物接纳、认可。(这里的领导是她父母的代表。童年时期由于家境的原因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爱抚,使她误认为自己不够好,没有充分体会到归属感,所以在成年之后本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为什么她努力工作,没等受到重用,就主动辞职?
她怕被否定、被抛弃的感觉再现。
三、如果您是咨询师,您怎么帮助她?
1、帮助她改变认知:她不仅有一个家,而且有两个家,她有两个爱她的父母,她比别人还幸福。
2、当再想辞职时,自己评估一下,渴望被认可的程度占多少,是否这一点在左右自己的决定,如果是,要考虑是否可以暂缓辞职。
文字案例一:
李某是一个保送读研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备受家人呵护,所有的决定由父母安排,尽管李某心里告诫自己要有自己的思考,不愿听任父母安排,但是却越来越倚重父母的判断和抉择。为此曾经感到矛盾,很难集中精力去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
李某现在有一个感情相当好的男朋友,可是因为男友是外地人,家里人哪怕他再优秀也难以接收,他们说这样对她不好,断定她不会幸福,总是希望她和他分手。那理由她不能接收,因为这其中含有一种她一直都厌恶的所谓优越感和“地位感”。但是在父母的态度面前,李某又鼓不起勇气说什么。为此,她又觉得自己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精神状况不太好,睡眠质量不高。这让她担心以后会不会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真是这样的话,日后又怎么样去面对将来的挑战。
1、李某存在哪些消极情绪?
一方面所有的决定由父母安排,另一方面告诫自己要有自己的思考,心情感到矛盾。
家人不接受男友,希望她和男友分手;李某一直厌恶所谓的优越感和地位感。
担心以后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担心如何面对将来的挑战。
2、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请尝试从认知疗法的角度帮助李某。
首先,找到导致李某问题的认知,即“担心以后会不会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
其次,与导致李某问题的认知做辩论,详细了解为何李某会认为“以后将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
第三步,由于李某得出该认知的依据是自己越来越倚重父母的判断,所以帮助李某分析,如何能够自己做决定,以及为何无法能够自己决定的原因。
第四步,使得李某得出,“我也能自己做决定”的结论,从而改变其“以后将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的认知。
最后,由于认知改变了,所以李某的心理问题也得到解决。
文字案例二:
小俞,男。小俞一次在公司吃饭时,意外从饭里发现一根三四厘米长,锈迹斑斑的钉子。当时小俞就觉得很害怕,失去了食欲,把饭倒了。原本应该是没事了,可渐渐地,小俞发现自己吃饭时变得越来越谨慎了。吃饭前总会把饭反反复复地检查,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东西。吃饭时,细嚼慢咽的,一天到晚担心会再次吃到什么。后来在一次闲谈中得知那枚钉子是同事恶作剧的结果。由于小俞平时在公司就是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对那个同事尤其害怕。因此尽管很愤怒,但是不敢和同事理论,而是更加仔细地翻找饭里的“异物”。发展到最后,一到吃饭时间,小俞就会开始紧张、担心。随着情况越来越严重,小俞甚至不再带饭到公司,宁愿中午什么都不吃,饿着。有时候同事分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