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实验五问题讨论.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五问题讨论.ppt

课堂病例讨论 1组 1组病例一 根据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蛔虫病 诊断依据: 1.患者儿童 2.临床表现:突发性哮喘,轻度干咳,夜间哮喘加重,两年前曾有排虫史。 3.实验室检查: 1)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粪便检查中发现虫卵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μm×(35~50)μm、棕黄色。这形态符合受精蛔虫卵的形态 4.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粪便直接涂片法、粪便沉淀法、饱和盐水浮集法、定量透明法、驱虫试验、改良酸醚离心沉淀法 其中粪便沉淀法检出率最高。 2组病例四 3.取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发现有寄生虫卵,大小为(50~60)μm×(20~30)μm,无色透明,虫卵一侧较平一侧凸出,呈“D”字形。这形态符合蛲虫卵的形态。 4 蛲虫病原学诊断的方法有: 1)透明胶纸粘肛法 2)棉签拭子法 3)查成虫 透明胶纸粘肛法检出率最高。 3组病例五 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病)。 诊断依据: 1.患者喜爱生食过鱼 2.经胆道引流出寄生虫成虫,检查结果: 虫体为叶状,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大小为(10~25)mm×(3~5)mm。这形态符合肝吸虫成虫的形态。 4.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①粪便直接涂片法 ②改良加藤法 ③粪便水洗沉淀法 ④十二指肠引流法。 ⑤改良酸醚离心沉淀法 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检出率高但少用。 常用的是粪便沉淀法检出率较高。 4组病例六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肺吸虫病 2.患者曾多次生食溪蟹。 3.胸痛,咳嗽,咳铁锈痰。 4.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6×109/L。 5.用粪便沉淀法及痰液浓集法发现寄生虫卵为金黄色,大小为(80~118)μm×(48~60)μm,卵盖明显,卵壳厚薄不均,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及十多个卵黄细胞。这形态符合肺吸虫卵的形态。 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1.24小时痰液浓集法 2.粪便沉淀法 3 .活组织检查 其中24小时痰液浓集法检出率高 5组 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急性血吸虫病。 诊断依据: 1.患者,患者三个月前到血吸虫流行区湖北、湖南农村,在河,湖边洗澡、洗脚。当时足、手臂等处有小米粒状的红色丘疹,发痒,有时出现风疹症状。 2. 脓血便1个月,发热体温39℃ 。 3.粪检结果:查到虫卵大小平均为89μm×67μm,淡黄色,椭圆形或类圆形,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内有一毛蚴。这形态符合血吸虫卵的形态。 血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1)粪便直接涂片查虫卵 2)粪便水洗沉淀法查虫卵。 3) 毛蚴孵化法 4)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5)定量透明法 6)改良酸醚离心沉淀法 粪便沉淀法检出率较高。 6组病例十四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恶性疟。 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 1)病史:患者曾去疟疾高发区旅居半个月(西双版纳及中缅边境)。 2)回家途中寒战发热,体温39.5℃,急性热病容,再次查疟原虫仍阴性。 3)入院第2日又出现尿黄、巩膜轻度黄染。第3日体温40℃~41℃,出现谵妄,黄疸加深, 4)第4日血涂片找到在红细胞内有双核双环的环状体,多在红细胞边缘。 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厚、薄血片检查疟原虫 7组病例九 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旋毛虫病。 诊断依据: 1. 患者有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及羊肉串的习惯。 2. 2个月前全身肌肉酸痛,伴有低热等症状,近1个月来较前加重,出现面部和下肢水肿。 3. 曾被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经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 4. 患者突然因腹痛加剧而休克,手术发现回盲部肿瘤。经送病理及寄生虫学检查,梭形囊包大小为(0.25~0.5)mm×(0.21~0.42)mm,有2条幼虫,大小为124μm×6μm。这形态符合旋毛虫囊包的形态。 诊断有: 1)活组织检查 免疫诊断 1)皮内试验 2)环蚴沉淀试验 3)IHA 4)ELISA 5)问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6)皂土絮状试验(BFT) 8组病例十一 根据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口腔面部裂头蚴病。 诊断依据: 1.患者近3年均有生食或半生食蛙肉和蛇肉史。 2.1年前发现右面颌部皮下结节1cm×2cm,近1个多月来发现肿物向下迁移至齿槽,且逐渐增大,有虫爬感。 3.当地牙医予穿刺治疗无效, 4.经查:口腔粘膜正常,而齿槽颊侧有大小肿物。切开术中可见包膜下为一纤维性包囊,其内为一条白色长带状虫体,镊取后测量大小为300mm×0.7mm,头部膨大,末端钝圆,可见虫体蠕动。这形态符合裂头蚴的形态。 本病诊断方法有 1. 手术 2.免疫诊断 (1)IHA (2)ELIS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