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与影视).doc
文学与影视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文本中心走向视听中心的时代,视觉语言和视觉思维在文化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扩大了“地盘”,但文学仍然是所有文艺形式的价值中心,这一点并未改变。从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央视的前身)播出的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如今,中国电视剧产量逐年攀升,居于全球首位。我们发现,其中最优秀和最有影响的电视剧,大多出自文学改编和作家改编。电影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这足以说明文学对当代影视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然而,影视与文学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比如这种现状的成因是什么?当下的影视与文学互动呈现怎样的态势?
文学是影视最需借助的资源
文学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正如有论者所说,文学能为影视提供的,不仅是一个故事内核,更重要的是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对历史的理解方式。
付诸文学改编的作品也大都具备好故事的基础。小说和影视剧的最大共同点是它们都以叙事为表征,同时,也都是讲故事的。英国作家福斯特说:“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而影视制作人则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然而,即使在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小说中,改编率也不高,原因之一是,在如何理解故事性上,小说方面和影视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当然,故事、情节等词汇在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眼里仍带有部分贬义色彩。
电视剧所要求的故事,仍然是非常传统、简单、千篇一律的以故事情节和因果链条为特征的线性叙事,因为制片方认定电视剧是典型的大众文化样式,必须服从大众的趣味,必须以收视率为成败标准。因此,他们所要求的,不简单是一般小说中的一般故事,而是一种在故事的强度、叙事的强度、动作的强度、对话的强度上都远远大于普通小说的故事。
影视方面要求小说的另一个要素是人物。而塑造人物,也恰好是小说的拿手好戏。如果说影视和小说的人物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影视界仍然坚持最传统的现实主义人物观,即人物需要有丰富的个性。被改编为影视剧的小说,大都提供有这样的人物基础,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他有点傻,有点笨,但是单纯而执着,在部队里摸爬滚打,在磨难中百炼成钢。这类小说提供了生动丰满的人物性格,是影视剧改编的最好材料。在每年几千部作品中,像这样的人物不计其数,但形象鲜明、性格丰富、让人过眼不忘的人物其实并不很多,一方面是能力不及,更多的是观念不同,一些小说作者认为小说写的是“人”,却不一定是“人物”,甚至“塑造”这个词也显得陈旧。
小说所提供的语言,特别是人物语言,理所当然地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资源。剧本主要由对话组成,小说原著的人物语言是否生动和富于特色,也是制作方考虑的因素。《篱笆·女人和狗》、《过把瘾》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优秀剧作,都因原作语言的鲜明特色而获益匪浅。
出于以上原因,影视界非常重视剧作的文学性。张艺谋说:“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如果拿掉这些小说,中国电影的大部分作品都不会存在。” 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张艺谋曾试图疏远文学,得到了教训,到《山楂树之恋》,他作品中的文学性再次回归。
影视对文学有冲击有启发
成功的影视改编,无疑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小说《蜗居》出版两年后乏人问津,而电视剧播出一个月,书就创造了销售40万册的纪录。
传统文学与电视剧还有一种天然的联系,那就是受众面的接近。如果说网络文学在与传统文学争夺青年读者方面,存在某种天然的优势的话,那么,这种优势在电视剧改编方面并不存在。坐在电视机前的主要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他们是原来的文学爱好者,关心人生、社会和历史,因此,电视剧改编也更愿意从传统文学方面寻找资源。从这个角度看,电视剧是传统文学的延伸,是传统文学读者的再聚集。传统文学可以做得聪明一点,利用这个优势,增进对文学的宣传和推广。目前,文学界与影视界之间缺乏创作信息的沟通,是阻碍文学改编的重要原因,因此双方需要逐步建立沟通合作的合理机制。
我们目前的许多长篇小说创作中,对人物个性的刻画也是不够重视的,人物之间区分不明显。而影视界非常重视个性,极力强化人物个性。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主要靠人物的鲜明个性取胜。《亮剑》、《我的兄弟叫顺溜》等也是如此。这已成为定式。个性并不影响人物的真实性,相反,它是人物真实性的重要标记。
面对变局,文学不可动摇
影视改编热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由于改编带来的对原著和原著作者的宣传效应和经济效益,影响了部分小说作者的创作心态。
图像时代对文学的挤压,使美国学者米勒曾认为“文学的终结”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其后,他又宣称,文学将永恒。影视固有的局限性,使它远远不能代替文学,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围绕文学与图像之间关系的讨论,更让我们认识到文学在影视时代的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