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酒齄鼻.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节酒齄鼻.ppt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皮脂溢出和毛囊虫寄生有关。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内分泌障碍等均可作为促使发病的因素。 皮损以红斑为主,多累及鼻准、鼻翼、两颊、前额等部位。少数鼻部正常,只发于两颊和额部。依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 一、红斑型 图片 皮肤呈弥漫性潮红,开始时为暂时性,时隐时现,寒风刺激或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情绪紧张激动时更为明显。日久则持续不退。表面油腻光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有的数年后可发展到丘疹型。 二、丘疹型 图片 在潮红色斑片的基础上,出现散在性痤疮样丘疹或小脓疱,有的呈豆大坚硬的丘疹,鼻部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形如红丝缠绕,自觉轻微痛痒,皮色由鲜红逐渐变成紫褐。可迁延多年,极少数可发展成为鼻赘型。 三、鼻赘型 图片 临床少见。多是晚期患者。表现为鼻尖部的丘疹增大,可以融合,高出皮面,结节增大,皮肤肥厚,表面凸凹不平,皮色紫红,即为鼻赘。 1.痤疮 多发于青春期男女,皮疹为散在的红色丘疹,多有黑头粉刺,可挤出白色粉汁物。而酒鼓鼻多见于中年。 2.鼻红粒病 多见于儿童,损害为限局性的红斑,上有圆形尖顶丘疹,局部多汗。 3.酒鼓鼻样结核疹 皮损为散在的丘疹,丘疱疹。主要分布在两颊,鼻部多数正常,病理检查可以证实。 1.每次敷药前,先用温水洗脸。 2.平时经常用温水肥皂或市售护肤香皂洗涤。 3.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物。 4.经常保持大便通畅。 酒齄鼻初起多为红斑型,皮肤呈弥漫性潮红,当有外来刺激、情绪紧张时更为明显。丘疹型以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为其特点。鼻赘型较为少见,鼻尖部增大、皮肤肥厚、表面凹凸不平,呈紫红色。不论何型,治疗均宜凉血清热,活血化瘀为原则。 * 定义 本病是一种鼻色紫红如酒齄的慢性皮肤病。 特点 初起鼻部潮红,继而发生丘疹、脓疱,最后可形成鼻赘,是本病的主要特点。 《素问·热论篇》说:“脾热病者,鼻先赤。”隋·《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酒齄候》中说:“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而生,故令鼻面生齄。”清·《外科大成·酒齄鼻》说:“酒齄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须宣肺气,化滞血,行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 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的男女或嗜酒之人 。 1.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 2.嗜酒之人,酒气薰蒸,复遇风寒之邪,交阻肌肤所致。 3.毛囊虫寄生所引起。近年来有人发现90%以上的患者在患处可找到毛囊虫 。 一、内治 凉血清热、和营祛瘀,方以凉血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如:大生地、赤芍、玄参、当归、川芍、黄芪、生山桅、白花蛇舌草、虎杖、土大黄。加减法:酒气熏蒸所致者,加制大黄,苦参片。 二、外治 1.用一扫光外涂,或颠倒散洗剂外搽,每日3次。 2.用蜡脂膏摊于纱布上敷贴患处;或用纱布1层包箍药膏,搓擦患处,每日2 ~3次(初擦时如局部皮肤稍有潮红、丘疹,水疱等反应,仍可继续使用,3~4天后即能适应),每次需擦5分钟。 3.用大枫子肉6g,水银6g,核桃仁6g,先把大枫子肉、核桃仁捣成泥后,再加入水银,捣打以不见水银为度,次用纱布裹药少许,在患部揉擦,使患者有热感即可。每日擦4 ~5次,次日另用一纱布裹药再擦。 三、针刺 患处可用七星针轻刺,每日1次。 以上各种治法,需坚持1一3个月,方能获得效果。 水针疗法:用0. 25%普鲁卡因注射液,在两侧迎香穴内注人0. 5ml,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效果不显时,休息1周,再治1个疗程。 四、手术 成鼻赘时,手术治疗较好。 本 节 完 *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