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风瘙痒.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节风瘙痒.ppt

本病临床上有泛发性、局限性两种。局限性者以阴部、肛门周围最为多见,本节只专述泛发性者瘙痒病。 1.风热血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 2.血虚肝旺以致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皮肤初无损害,以后由于过度地搔抓刺激,而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化、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 自觉症状为阵发性瘙痒,多以晚间为重,难以忍受。患者常要连续激烈地搔抓,直至皮破血流,感到疼痛时方住手。痰痒时间短的只有数分钟,长的可达数小时之久。 患者常瘙痒而致失眠或夜寐不安,白天精神不振,或胃纳不佳。 (一)风热血热证 一般以年轻者为多,病属新起,如被褥太暖,可以引起发作或使瘙痒加剧,苔薄黄,脉滑或滑数。 (二)血虚肝旺证 一般以老年人为多见,病程较久,如情绪波动,可以引起发作或瘙痒加剧,苔薄质红,脉细数或弦数。 (一)风热血热证 宜疏风清热凉血,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二)血虚肝旺证 宜养血平肝,祛风润燥,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加减法:夜不安寐者,上二方均可加五味子、夜交藤等 皮损有湿疹化者,用三黄洗剂外搽,1日4-5次;苔鲜化者,用黄柏霜外涂,1日3次。 风瘙痒以阵发性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为其特点。一般年轻的患者用疏风凉血清热的中药,年老的患者用养血平肝、祛风润燥的中药,再辨证加减,常有良好的疗效 * 定义 风瘙痒是一种先是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引起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皮损的常见皮肤病。即是西医学的全身性皮肤瘙痒病。 特点 阵发性瘙痒,无原发性皮损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中医文献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即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记载。唐·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说:痒症不一,血虚皮肤燥痒者,宜四物汤加防风……妇人血虚,或通身痒,或头面痒,如虫行皮中。缘月水来时为风所吹,不然则是产褥中食动风物致之……有脾虚身痒,本无疥癣,素非产褥,洁然一身,痒不可任,此乃脾虚所困。清·《外科大成·诸痒》中说:“诸疮痛痒,皆属于火。又云,风盛则痒。盖为风者,火之标也。凡风热客于皮肤,作痒起粟者,治宜疏风……若风热内淫,血虚作痒者,又当凉血润燥。”《外科证治全书》称本病为“痒风”,其特点为“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 历史沿革 【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一、临床症状 二、临床辨证 【治疗】 一、内治 二、外治 三、针刺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 【护理】 1.忌饮酒类,少吃鱼、虾、蟹等发物,多食蔬菜水果。 2.内衣要柔软宽松,宜穿棉织品或丝织品,不宜穿毛织品。 3.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澡。 本 节 完 【小结】 *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