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流行歌曲的春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流行歌曲的春秋 钱乃荣 中西合璧的创作歌曲的发轫 中国的现代歌曲是上海开埠以后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发端的。海关统管罗伯 特·赫德(Rober 英国人在上海就成立了业余剧团进行演出,1879年上海公共乐队成立。在上海发 端的流行交际舞,总是有乐队现场伴奏。受西洋赫德乐队等的影响,中国人自己也 创办乐队。1905年废科举立学堂后,留日人士引入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学堂乐 歌”,也开始填词编写最初的小学堂歌曲,沈心工、李叔同创办《音乐小杂志》,便是 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通俗音乐杂志。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十分重视美育, 1919年1月,北京大学乐理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20年3月《音乐 杂志》创刊。现代音乐创始人之一萧友梅自日本和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回国,成为 中国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大学附属音乐传习所的骨干。① 租界的音乐文化推动了中国第一所国立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1927年11 月在上海法租界成立,萧友梅是创建人之一,1928年9月任院长。冼星海曾是该 院学生。后来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赵元任、青主、黄自是音专的 四位著名作曲家,他们开始了创作歌曲,并担任音乐教师,贺绿汀、刘雪庵便是黄自 的作曲科中优秀学生。 雅俗共赏的民间流行歌曲是那些中国第一代现代音乐开创者首先创作的。如 赵元任曲、刘半农词、斯义桂唱、百代唱片公司制作的唱片《教我如何不想她》,此歌 后又由“胜利”、“大中华”两家唱片公司再制成唱片,可见其流行程度: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①参考梗本泰子:《乐人之都——上海,西洋音乐在近代中国的发轫》一书第一章,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版。 J13 鲞亟塞丝童星剑堑笪塾塑塑重盔 HAIPAlW日州UA即圆1ANa吨IAnJGXlNDEDONGlI HEHI。10U 此外,赵元任还谱过《海韵》、1935年摄制的影片《都市风光》主题歌《西洋镜 歌》等。早期还有将国外的流行曲填词成歌的,如李叔同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 母亲》的约翰·奥德威的曲调填词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 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此歌在新学堂中流行,久唱不衰。 黄自是庚子赔款公费留美生,1930年进萧友梅任院长的上海国立音专,是理 论作曲组惟一的教师。从黄自作曲,他的学生刘雪庵作词的《踏雪寻梅》中,也能看 到中西结合的创作传脉: 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瓶 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此时,还有不少为古典诗词配曲的流行歌,如青主作曲的宋代李之仪作词的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一首流传至今的优秀流行歌曲。 20年间流行歌曲的繁荣 中西音乐家的广泛交流,培育出上海音乐的海派风格。缤纷的爵士乐,结合着 江南丝竹,洋腔洋调,加上古色古香,词文又进而通俗,使音乐在民间走向普及,同 时也很快走上商业化之路。音乐会在工部局乐队演出带动下,与上海的夜生活很 快结合起来了。1929年第一位与工部局音乐会合作演出的中国人便是马思聪。 1931年聂耳加入了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团改名的明月歌剧团,成了小提琴的首 席。黎锦晖曾在北京大学音乐团学习过西洋音乐,他在1929年开始用笔名发表了 《毛毛雨》、《特别快车》、《桃花江》、《妹妹我爱你》等通俗歌曲,并称为“新型的爱情 歌曲”。①这是在都市歌舞升平的发达商业文化大背景下应运新生的流行歌曲。 这些歌曲迎合市民多样化的文化趣味和要求,越来越多,风靡于大街小巷,当时被 称为“时代曲”。 这些“时代曲”以后在上海的十里洋场、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艺人如云之中,前 后20年间,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之音”,上海也就成了世界流行曲的主要发源地 之一。在1947年出版的《新大戏考》中,收录了制成百代、胜利、丽歌等公司唱片 的歌有316首,其中250首刊有歌谱。没有

文档评论(0)

whx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