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干预策略.pdfVIP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干预策略.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平台 CAREER HORIZON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干预策略 魏梅霜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已成 招生中,高职生的录取在本科生之后,因此高职院校 为近年来心理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就高职院校 招收的生源较差,于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把高职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干预策略。 教育看成 “低层次”高等教育,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没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有得到学生及家长乃至社会的认可,在他们眼里高职 教育不能与普通教育相提并论。再则,目前社会上还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认为职教没有地位, 这种传统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学而优则仕”、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 (Freuden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在人们的脑 berger)首次将 “职业倦怠”引入心理学,用以描述服 海里根深蒂固,导致人们重学术、轻技术。因此,不 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时,所产 管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努力,人们还是认为高职院校 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此后职业倦怠现象 教师是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低层次的教师,这种过 开始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1979年,美国国家教育协 低的社会评价及不合理的传统观念影响了高职院校教 会 (NEA)主席首次提到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同年 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使他们丧失工作热情,最终导 NEA把教师职业倦怠作为当年年会的研究主题。1980 致厌倦工作。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突出了这一 2.生源质量低。众所周知,现在的高考大军中,一 问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职业倦怠的研究也得到了 流生源被重点大学录取,二流生源被一般大学收走, 各领域学者们的普遍重视。 三流生源进入了一些大学的二级 “学院”,四流生源才 关于职业倦怠的涵义众说纷纭,但在众多的文献 来到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由于学生录取分数低, 中,最为广大学者所认可及应用的是MaslachJackson 生源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并非 的定义,即 “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 心甘情愿,多数属无奈之举。他们进入学校后不能以 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症状”。 积极的心态接受高职教育,缺乏学习动力,更有甚者 情绪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情感处于极 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根据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报 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是倦怠的个体压力 告指出,学生的品行不端,对事情漠不关心,对学习 维度;去个性化指个体以一种否定、负性、冷淡、过 缺乏热情,这些都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确如此, 度疏远的消极态度对待服务对象,是倦怠的人际关系 学生基础差,难管难教,让教师觉得付出多回报少,费 维度;低个人成就感是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