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新课标-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训练2套.docVIP

【学海导航】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新课标-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训练2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9讲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1.蔡元培先生1889年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婚礼之前从未谋面,第二次婚姻前,1900年蔡元培写下一份征婚启事,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蔡元培先生两次婚姻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婚姻习俗在中国已成主流 B.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 C.近代西方婚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 D.政府对婚姻习俗的引导有方  2.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3.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  ) 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 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 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  4.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5.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主要反映了(  ) 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 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6.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以下事物或现象中,反映了当时既吸收西方优点,又保持传统特点的有(  ) ①深受中国男子喜欢的中山装 ②各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的西餐馆 ③津、沪等地出现的毗连式房屋 ④青年男女在教堂举行的新式婚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下组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曾经使用过的票证。这些票证的出现,说明我国当时(  ) ①实行计划供应体制 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 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 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表为《2006~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从该图表中无法得出的信息是(  ) A.当代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和增长速度稳步提高 B.改革开放增强了城镇居民的经济实力 C.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D.城镇居民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高于生活消费支出  9.社会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一时期的饮食、服饰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或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  ) A.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 B.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 C.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 D.购物券/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 10.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人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  ) A.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 B.国家贫穷落后 C.“左”倾思想盛行 D.当时的世界时尚 11.在秦初,七夕是一个禁忌日,汉代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有七夕节之说,但它是女性节日,女性庭院之巧是主要节日习俗,伴随着七夕节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直到明清这一情形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20世纪末,有人提出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感情节的说法,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些变化(  ) A.反映了民众精神情感的需要 B.节日是可以改变的 C.农耕文明开始向近现代化过渡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学术影响,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导致中国史学研究转型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改革开放的促进 C.政治的大众化和民主化推动 D.市场经济的发展 13.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83849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