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拓法城市低碳消费评价.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7卷第6期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27No.6 JOURNALOF TECHNOLOGYANDBUSINESS Nov.2012 2012年11月 BEIJING UNIVERSITY(SOCIALSCIENCE) 基于可拓法的城市低碳消费评价研究 刘蓓琳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32程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低碳消费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在阐明我国开展城市低碳消费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基础上,建立了城 市低碳消费主体一功能结构三雏模型,根据该三维模型设计了城市低碳消费评价调查问卷,最后运用可拓法以北京为例 进行了城市低碳消费评价实证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消费;可拓法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6--0104-07 一、引 言 全球气候变暖对各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已 银行发布的《中国可持续性低碳城市发展报告》 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遏制全球气候变 统计,北京、上海、天津的人均碳排放已经跃居全 暖、削减碳排放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自2003年世界前列。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城市是低碳消费 英国在《能源自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 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评价城市低碳消费状况 短短几年时间,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方式、 是低碳经济发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低 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的变革,它 碳消费评价的研究,对于发展城市低碳经济具有 通过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运行机制,带动着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就理论意义而言,城市低碳消费评价体系的 和消费模式产生了重要变革。发展城市低碳经 建立能够为建立更为科学、可行的城市低碳消费 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 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全面、准确地考察低碳消费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而城市 发展状况和变化规律提供衡量标准和依据。就实 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 践意义而言,选择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 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消费推动着 求的评价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为城市低碳 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又依 消费模式构建提供指导和支持;能够让消费者在 赖于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因此,低碳消费 消费时将低碳排放纳入到其考虑范围内,建立城 成为当前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市低碳消费模式,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打下坚实 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单元,城市 的基础。此外,低碳消费强调人的需要的满足必 聚集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12,消耗了全球的大部 须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又强调 分资源,排放了约占全球总量75%的温室气体, 人的需要的满足必须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 它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碳排放、高能 上、在充分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因此通过 耗、高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正经历快速城市化 低碳消费评价研究促进城市低碳消费水平提高也 进程,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41%快速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收稿日期:2012--08—1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及评价系统开发”(10YJC630141);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 1 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项目(PXM201014213—113634)。 作者简介:刘蓓琳(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