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教案全文.doc

  1. 1、本文档共1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教案全文.doc

《中国法制史》教案 所属院系: 政法系 课程名称: 中国法制史 教学对象: 法学本科专业 任课教师: 王 昆 绪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法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国古代法制近代化的经验。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 1、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 2、中国封建法律近代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礼法结合 2、罪行法定主义与类推适用的争论 3、法典体例的争论 【学时分配】 3学时 【讲授内容】 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地位 (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它主要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作用、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性。 (二)中国法制史学的地位 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史学的一门专史,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并为他们学习法学理论和部门法提供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对我国现行法律的理解。 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脉络 时间跨度为四千年,从前21世纪至新中国成立。可分为三大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奴隶社会法制,从前21C至前770年,包括夏、商、周的法制。 第二阶段:封建社会古代法制,从前770年至1840年,主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制。这一阶段还可分为四个小阶段,即春秋战国阶段;秦;两汉至隋唐;宋至明清。 第二阶段:近现代法制,从1840年至1949年,主要包括清末的法改革、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制、红色政权的法制。 三、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先提问法系的概念) 综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历代统治者都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其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调节国家的经济活动及各种社会关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打击刑事犯罪,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可供后人借鉴的历史资料。中国法制的历史不仅悠久,而且从未中断,因此辗转相承,沿革清晰。由于民族的和历史条件的不同,中国法制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中华法系处处体现着小农社会、宗法制度的痕迹 传统的中国法的观念一直建立在小农生产方式的观念基础之上。自力耕作的农耕生产方式,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特殊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土壤。 如:“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五种人伦关系的原则,即仁、义、理、智、信);礼之用,和为贵;维护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公权轻私权;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早在周代设“九姨”,专司教授四德,要求妇女贞顺、辞令、婉娩、丝桌,班昭,班固之妹,守寡四十年,著《女诫》,“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齿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2、法自君出,权尊于法,法律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待定)③在司法制度方面贯彻恤刑慎罚的指导思想 2、《开皇律》的制定 制于隋文帝,由高颎(音迥)、裴政、郑译等主修,隋文帝确定了“取适于时,故有损益”的修律原则,主要参考魏晋以来各朝刑律,多采“后齐之制”;后鉴于“律尚严密”、“人多陷罪”的局面,苏威、牛弘等更定新律,“除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千余条”。终定律文五百条,十二卷,使《开皇律》成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封建大法。 3、《开皇律》的篇章体例 在篇章体例上继承了《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的特色。共分为十二篇: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盗贼、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与北齐律的变化:改《禁卫律》为《卫禁律》、《户律》为《户婚律》,把《捕断律》分为《捕亡律》和《断狱律》,删除《斗律》、《毁损律》。 《开皇律》的篇章体例对后世封建法典有重要影响,唐律除将盗贼篇改为贼盗外,其余完全沿用。 4、《开皇律》的主要内容 ①改革刑罚制度,确立封建五刑制度 废除了前代的鞭、枭、裂、磐等酷刑,确立死(绞、斩)、流(三等,一千、二千、三千里,不加鞭)、徒(五等,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取消附加的鞭笞刑)、杖(改自鞭,杖六十至一百五等)、笞(改自北周杖刑,笞十至五十五等)的封建五刑制度。 隋文帝:“绞以致毙,斩则殊形,除恶之体,于斯已极”;“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备于简束,宜颁诸海内,为时轨范”。以绞、斩替代残酷的生命刑,以笞杖徒流代替肉刑,是历史的进步,也是隋代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提高的反映。隋五刑体现的出现标志着封建刑罚制度趋于成熟并影响到唐代。 ②确立“十恶”重罪于《名例律》 在《北齐律》“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改为“十恶之条”,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变北齐的反逆、大逆、叛、降为谋反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