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素材1.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素材1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1.14C与考古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教授发明了l4C测定年代的技术。l4C测定年代技术的发明开辟了史前考古的新纪元。利比因为创立了14C断代法,而于l95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4C是碳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是5730年,相对于碳的另外两种稳定的同位素12C、13C而言,14C的含量极少。环境中14C和另外两种同位素的比例几乎不变,因为14C在上层空间由高能宇宙射线以不变的比例产生并分布到生物圈中。又因为它们与周围的环境不断地交换成分,活的有机体中14C与稳定的碳元素的比例相同。然而,当一个有机体死去后,它就停止了与环境交换碳元素。有机体中残存的放射性14C没有被交换掉,而是以14C的特定衰变速度进行衰变。因此,生物体死后,14C与稳定碳原子的比例开始以一种规律性、可预计的方式变化。 为了测定已死生物的年龄,科学家们测定残存物中14C与稳定碳原子的比例,并把它与活化有机体的比例进行比较。例如,如果已死有机体中的比例值为活有机体比例值的一半,那么它的年龄就是14C的半衰期——5730年。 14C半衰期法可以精确测定距今40000年前以内物质的准确年代。如果物质的年代更古老一些,那14C的含量将会太小,以至于半衰期法无法使用。 我国l964年开始用14C进行研究,文物考古工作者应用14C断代法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有些成果甚至改变了旧的观点。如原来认为河套人、资阳人和山顶洞人等其活动年代为5万年前或5万年前以上,但应用14C 断代法证明其均在4万年前以内,甚至山顶洞人约是l万多年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旧石器晚期文化变迁和进展速度比考古工作者想像的要快。 2.实验与原子结构研究 (1)X射线·放射性·电子 19世纪末,在对阴极射线本性的研究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l895年意外地发现了穿透力极强的X射线。X射线的发现,导致了放射性的发现。l896年初,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产生X射线的原因时,发现了天然铀的放射性现象。放射性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内部的复杂性。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从阴极射线能被电场、磁场转向这一特性出发,利用电场和磁场的联合偏转作用测定了这种负电微粒的荷质比。实验表明,无论是改变放电管中的气体,还是改变阴极材料,阴极射线微粒的荷质比不变,这说明它是各种原子的一个共同组成部分。后来,汤姆逊采纳了爱尔兰物理学家斯通尼的提议,把这种带负电荷的微粒定名为“电子”。从而彻底否定了自道尔顿以来,认为原子是组成一切物质不可分割的基元的传统观念。 (2) 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1904年,汤姆逊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的球,正电性的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原子内部整个空间,电子嵌在那里就像葡萄干嵌在果子面包里似的。然而,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卢瑟福通过著名的 粒子对金箔的散射实验,推翻了汤姆逊的观点,证实了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即原子核上,而原子内部的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荡荡的。 1911年,卢瑟福正式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 (3)光谱实验与量子力学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与量子论大胆而巧妙地结合起来,提出著名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定态结构和氢原子光谱线系,在原子结构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19世纪初,由于光谱分析仪的出现和发展,科学家们对天体和地球上许多物质的光谱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资料,并力图从中寻找谱线的分布规律。玻尔用自己的理论对氢原子中处于各定态的电子的轨道半径和能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所得的结果完全符合光谱分析所得的数据,使长期—直无法解释的经验公式从本质上得到阐明。玻尔理论的成功,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大大推进了原子论的发展。 为了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1915年德国物理学家索末非发展了玻尔理论,提出了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的概念。 3. 假说和模型 模型方法在古代就开始应用了,那时除应用物质模型外,已开始应用思想模型作为科学思维的工具。在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模型方法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世纪初原子分子学说创立以来,思想模型在化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化学的各分支学科中,化学家巧妙地构建了大量的模型,有力地促进了化学理论的发展。而化学理论的发展也包含着不同类型的化学模型的演化和更替。现代化学成了各种化学模型荟萃之地。模型方法是化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认识方法。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概括之后,通常要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应和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