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版2012.9高三古诗文调研,高三必背古诗文,二年古诗文诵读课件,高三班会课件,高三主题班会课件,高三励志班会课件,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高三英语一轮复习课件,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高三第一次家长会课件
2012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
2012.9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填写好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
2.选择题的答案,请务必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号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或写在答题卷上。
3.非选择题的答案,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8分)
一、课内知识(8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曾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阿母谢媒人
C.①④⑧/②③⑨/⑤/⑥⑦/⑩ D.①④⑧/②⑥/③/⑤⑩/⑦⑨
4参考答案.A (①动词使动用法,使……活。②名词活用作动词,向西飞。③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④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⑤动词使动用法,使……产生。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人才。⑦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⑧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变弱。⑨名词活用作动词,穿上。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竖子不足与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杜牧《阿房宫赋》
生乎吾前 韩愈《师说》
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轼《赤壁赋》
5参考答案.D(在,介词。 A.和,介词/和,连词。 B.你,代词/如果,副词。 C.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司马迁《鸿门宴》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苏轼《后赤壁赋》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地遵守学校的教诲,宣扬孝悌的道理。人稍怪之会稽山阴人也辄为行人所取百年不觉也积久方知是朱隐士所卖留钱取樵箬而去有时出山阴为妻买缯彩三五尺而其形甚丑觊亦为之伤感①好饮酒,遇醉或失之 ②发教饷百年谷五百斛,不受素既屡被征辟,声誉甚高
(1)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雕玉砌在只是朱颜改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景物描写技巧: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典(常考)、象征、铺陈,白描,细节描写。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
——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
——远近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点面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
——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其它技巧:
1.比兴手法 2.铺陈 3.象征 4.联想和想象 5.抑扬关系 6.以小见大
【答题路径】是什么+为什么是(结合诗意分析手法的特征如何体现出来的)+作用(结合情感分析手法的作用)
【答案示例】
颈联和颔联在写景上采用了以动衬静/反衬、以声衬静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用“鸡鸣”“犬吠”的动景反衬出山村的宁静,描绘了悠闲恬适的村居景象,(扣诗意分析手法,2分)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情感,2分)
[5分。指出手法或特点1分,手法或特点分析2分,作者情感2分。手法或特点答“由远至近”“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亦可,意思对即可。]
普遍性问题:
考点不清,路径不明。第一小题,不知简要回答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要由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机及拖动基础 第4版 第一章 直流电机.ppt
- SY 6606-2012-T 石油工业工程技术服务承包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规范.pdf
- 2024年高等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pdf
- 《建国方略》与孙中山.ppt
- 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线路工程)-2024年版.docx VIP
- 七年级英语阅读理解(20篇附答案).pdf VIP
- DB32T-采供血过程风险管理 第3部分:献血不良反应风险控制规范.pdf VIP
- 2024教学心得:对图形与几何领域一致性教学的一点思考 .pdf
- DAM16KL国六售后技术培训.pptx VIP
- 2024年版《陕西省通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第九册 消防安装工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