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冯创作的侠客形象研究
李冯创作的侠客形象研究
姓名:胡红莲 指导老师:黄伟林教授 年级:2007级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中文摘要
中国现代文化不断发展,其主要任务是理性地推动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处理这一历
史主题和发展主题,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结论。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大主题,见仁见智的认
识差异,不同角度的实现方式,都是符合情理的。李冯的小说和电影从现代认识架构出发,
改写了传统的侠客形象。他的写作立场和写作姿态,表现了一种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识见
和胸怀,更有一种向现实和世界开放的动势。以李冯为个案的研究对象,可以准确表述笔
者的阅读心得,希望这种尝试能有所促进对李冯的学术关注。在思考向度和认识方法上,
不至于纠缠于那种乐观的西方视域,不至于局限于偏狭的民族情绪,这也是笔者选题立论
时的初衷。全文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序言部分概述侠客形象的流变及李冯对侠客形象的书写。李冯是60年代末出生的“晚
生代作家”,他在小说和电影中塑造了许多侠客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既传承了传统侠客的
某些特点,又有新的突破和创新,这在作家跨影视创作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一章按媒介方式梳理李冯侠客形象,分为小说和电影作品中的侠客,并分别进行阐
述。本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李冯作品中所涉及的侠客形象进行提炼、归类和分
析。论述根据侠客的特点将小说中的侠客分为神侠、义侠、任侠、儒侠和盗侠,把电影作
品中的侠客归为胸怀天下之侠、爱情至上之侠和尚武精武之侠,且结合传统侠客形象的特
点,分析李冯侠客形象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分析李冯小说和电影作品中侠客形象的不同之
处。本章将小说中侠客形象的“常人化”、个人无厘头和存在的荒诞与电影作品中侠客形
象的“神圣化”、商业化运作和社会的教化相比较,分析李冯侠客形象的外在特点、内部
成因及本质特征,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阐释。论证追本溯源、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深
入地辨析李冯侠客形象的特点及其内涵。
第三章阐述李冯侠客形象的创作特点及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第一节从叙事
特点、语言特色、创作手法及其不足等几个方面阐述李冯侠客形象的创作特点。第二节从
侠文化的现代转化这个角度来分析李冯侠客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典范作用。
结论从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两个方面来总结李冯侠客形象的作用和价值,并指出李冯
侠客形象所体现出的重要意义是作家将个人创作与电子媒介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典范
意义。
论文结合媒介方式和侠客特点对李冯侠客形象进行分类,分析这些侠客形象的不同内
涵、成因和意义,探寻其演变轨迹及李冯独特的叙述模式。同时,从侠文化的转换与传播
的角度,考察李冯对中国侠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及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本文拟解决
的关键问题是李冯小说中的侠客形象与电影作品中侠客形象的区分,以及较之于传统侠
客,二者的突破和创新。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一、论文没有从侠文化史或文学史的角度,也不是单纯从
小说类型的角度来考察当代作家创作的侠客形象,而是从中国传统侠文化借以传承的媒介
方式的角度,把李冯创作的侠客形象归到小说和电影作品两种媒介类型中,再以侠客的特
点为划分标准将侠客形象细化,分析两类作品中侠客形象的不同点。第二、论文将李冯侠
客形象与传统侠客形象相区分,探讨当代作家李冯对传统侠客文化的摒弃、继承和创新,
强调他对传统侠客形象在媒介运用上作出的尝试和创新,体现李冯将传统侠文化与现代媒
介相结合的典范意义,展示当代作家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李冯;小说;电影;侠客形象
The Study of the Image of Knight-errant Written by LiFeng
Name :Hu Honglian Instructor :Professor Huang Weilin
Gr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标记数量结构.pdf
- 本间久雄的文学思想研究.pdf
- 朱熹《诗集传》阐释方法研究.pdf
- 朱熹文学思想述论.pdf
- 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女性意识研究.pdf
- 李之仪生平与诗文研究.pdf
- 李清照与徐灿比较研究--兼论中国古代女性生存环境.pdf
- 村上春树文学中的身体与权力——以《海边的卡夫卡》为中心.pdf
- 林语堂、徐诚斌之自译、他译行为比较_以《啼笑皆非》为个案.pdf
- 林景熙诗歌意象研究.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