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下一代建一所好学校.pdf

王小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下一代建一所好学校.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小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下一代建一所好学校

后重建学术交流会 大会特邀报告 “重生”—汶川震 王小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六所主任建筑师 让我们一起努力, 为下一代建一所好学校! 当今的中国处在经济急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转型期,人们在对传统教育体制和模式回眸自审的 同时,也对我们教育建设的未来进行着许多新的思考和探讨。正如陶西平先生所说:这是时代对教育 的考验! 新北川中学的灾后重建不仅是地震中遭受毁灭性重创的北川中学的重生,同时根据当地灾后教 育资源的重建和整合规划要求,新建的北川中学要能够满足未来5 200名学生规模的全日制完全寄宿 中学。2009年3月,中国侨联邀请BIAD参与新北川中学的规划设计工作,并汇同之前国内外三家设 计单位所做的大量前期工作,分别对新的北川中学提出了不同的规划思路。2009年4月,确定BIAD 方案为实施方案,7月19日1号学生宿舍楼基础打下第一根桩,至2010年9月1日新北川中学开学启用 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在BIAD多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新北川中学设计团队的工作几乎是和现场施工的 进展要求同步配合展开的,我们至今还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站在一片废墟的“旧北川中学”前 的那份震颤,也深感建筑师在灾后重建中的责任重大。 在新北川中学的规划设计中我们融入了以下理念。 1 尊重和呼应北川新城的城市总体规划 方案创作过程中,设计团队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朱子瑜先生(北川新城城市规划的总 负责人)对北川新城的总体规划构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力争从基地所处的城市大环境入手,使北川 中学的校园总体规划布局和单体设计能够尊重和呼应北川新城的城市总体规划。 54 2 校园规划设计与教学管理模式及学生学习生活模式相契合 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完全寄宿中学,校园的日常管理和运行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既不同于走 读式的全日制中学,又不同于同等规模的大专与大学的管理教学模式。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我们汇同 北川中学的刘亚春校长分析了北川中学师生日常的作息模式和各个主要时间节点校园中师生们典型的生 活与学习行为模式,研究了与此相适应的空间模式和人车动线需求,最终将着眼点放在与学校的教学管 理模式、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的相互契合上。 为了实现北川中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考虑了新北川中学在震后重生和发展过程中依据循序渐进的 使用需求和灵活性的要求,融入了学校资源与社会(社区)共享的理念,并在设计中合理运用了一些绿 色生态节能技术。 55 3 功能空间的细节设计 一个好的校园设计不仅要有合理的整体规划,还要在功能空间细节上经得住考验。细节的处理往往 与师生的日常使用关系紧密,也与学校运营中如何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息息相关。寄宿学校是学习 与生活场景并重的天地。宿舍作为学生的生活载体,要避免宾馆化的设计思想,无论是每层宿舍楼层的 公共交流空间设置,还是不同宿舍间阳台的两两相连,都不希望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单元封闭起来,而是 希望在建筑空间上提供交流甚至碰撞的舞台。 在学生宿舍下方过街楼里设置的小卖店是由学生会自我管理形成的成长基地;集中设置的公共浴室 和开水房使得洗澡和打开水也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培养谦让品性的过程;将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安排 在一起生活则是对前者最真切的尊重;依据地形设计的学生饭厅是错层无柱空间,3个不同标高的饭厅功 能得以延伸,为3个不同年级组团提供了各自的活动场所;不同年级的教学楼中设置了年级图书馆和头脑 风暴室⋯⋯这些细节都贯穿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4 校园景观场所的营建和对爱心奉献的铭记 经营环境的目的是让处在不同场所的人都感到愉快与舒适,所以设计的创意和构思都是以建筑空间 形态与人的心理行为相契合为目的的。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对于全世界华人爱心奉献的颂扬和铭记是 未来校园中一定要表达的内容。无论是未来新学校中学习生活的学子还是我们外来的参观和感悟者,怀 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校园文化中希望营造的主题之一。我们通过校园图书馆中重建纪念厅和纪念小广场的 捐赠者榜墙来体现这份感恩,同时在整体环境设计的不同时空变换中,自然融入了爱心教育的表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