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史的叙说看大众对历史经典的演义、戏说和消解.pdfVIP

从三国史的叙说看大众对历史经典的演义、戏说和消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三国史的叙说看大众对历史经典的 演义、戏说与消解 金久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廊坊055000)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矛盾错综,对史学家理清脉络、建构信史提出了严峻 的挑战。但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的时代,却恰恰为区别于主流学者的大众的理解 和叙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尽管《三国志》、裴注与《资治通鉴》提供了精 英文化的信史范本,但民众却仍按照自己的理解与需求演义、戏说甚至解构着历 史经典,而且,在当今众语喧哗的消费文化背景下,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 《三国志》与《资治通鉴》——史家之于历史经典的构建 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各路军阀 称雄一方。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形成了曹、孙、刘三股较强的割据势力,并先后 建立了各自的国家。公元220年,曹丕废黜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史称“曹魏”),东汉灭亡。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 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公元263年,掌握了曹魏大权的司马昭下令伐蜀,刘禅出降,蜀汉灭亡。公 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了曹魏皇帝,建立了司马氏的晋朝(史称 “西晋”)。公元280年,司马炎伐吴,孙皓出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宣告 结束。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时期,上演了太多的机谋权断和是非成败,要想理 清头绪,以实录的笔法记载下历史的进程,对任何一位史学家来说,都是一 个严峻的挑战。而适时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并出色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当首 推陈寿的《三国志》。 陈寿生活在三国后期和两晋初期,是著名历史学家谯岗的弟子,在蜀汉 做过观阁令史,蜀亡后,在西晋又做过佐著作郎和著作郎。伴随着这些人生 宦海的际遇沉浮,三国时的很多晕大事件他都亲历其中,所以,他写三国史, 是当代人写当代事,自然真实可信。为真切体现三国鼎峙的历史状况,陈寿 创造性地采用了纪传体分国史的体例,以《魏书》、《蜀书》、《吴书》分头叙 述三国历史,而三书合起来又共同构成《三国志》,共同表述这个时代的风云。 这种可分可合的处理满足了这个特殊时期表述历史的需要,加之其取材审慎, 故颇获世人的好评。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日:“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 《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竦阔寡要。 惟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苟、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清代学者钱 大昕在其三国志辨疑序》里亦云:“陈承祚《三国志》,创前人未有之例, 悬诸日月而不刊者也。魏氏据中原日久而晋承其禅,当时中原人士知有魏不 知有蜀、吴也。自承祚书出,始正三国之名。……然吾所以重承祚者,又在 乎叙事之可信。盖史臣载笔,事久则议论易公,世近则见闻必确。三国介汉、 晋之间,首尾相涉,垂及百年,两史有违失者,往往赖此书正之。”钱氏所言 极精到地点出了陈寿《三国志》被学者看重的原因。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个 方面,世近虽能闻见真切,但时代隔得太近,材料搜集上的不尽完备,也往往会 为史书的编纂制造很大困难。也正因如此,《三国志》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记 事太过简单。裴松之就曾指出三国志》“铨叙可观,事多审证……然失在于 略,时有所脱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裴氏还上搜旧闻,傍摭遗逸,广采博 引,为之补注,“博采群说,分入书中,其多过本书数倍”①。裴《注》补充了很 多有价值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原书的内容,也丰满了对这段历史的叙述。 学者对l:三国志》更尖锐的批评是由于政治问题所导致的曲笔回护和正 统观的问题,而这两者从根源上看又可以统归为正统问题。正统观决定了看 问题的立场,同一件事,选择的立场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叙说和解释。而在中国 的古代社会,在王朝擅代之际,尤其在国家分裂时期,许多是是非非就与到底谁 是“僭伪”、谁又是华夏国统所系密切相关。陈寿在‘三国志》的《魏书》中设 “帝纪”4卷,“列传”26卷,而在《蜀书》和吴书》中则只有列传,没有 帝纪。这种处理无疑表明l:三国志》是以曹魏为正统,把曹魏视为中央政权, 把吴蜀视为地方割据政权。陈寿作为蜀汉旧臣,如此处理,颇受后人非议。 对此,《网库全书总目提要》进行了总结评议:“其书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 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 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盖凿齿时晋已南渡, 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