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fI东大学硕上学付沦文
●目舅量曼曼量量量量量—|■■■—■置量量I I皇量■置置
摘要
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和国内需求持续低迷的形势变化,我国政府于
1998年决定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增加国债支出,以拉动内
需,刺激经济。至2007年,我国政府不仅共发行建设国债73930亿元,而且发
行国债的目的也从单纯满足财政赤字需要向调控经济转变,国债政策已经成为我
国调控经济增长与稳定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重要工具。国债在促进经
济增长的同时,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如何看待国债
的挤出效应,如何调整国债政策取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认真分析国
债融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该挤出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区分
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各自的有效活动范围,从而提高投资效率,进一步促进市
场体系的完善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从科学制定国债发行和投资政策等方
面来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全文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文
章的创新之处:然后进行理论综述,即在介绍西方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
学者有关国债挤出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和评价。本文的重点内容是:
一方面,在介绍国债挤出效应相关概念和工具的同时,对我国国债的挤出效应从
制度性挤出效应和经济性挤出效应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
在借鉴和改进前人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债的挤出效应进行了
实证分析。根据对我国国债的经济性和制度性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我
国目前只存存两种制度性挤出效应:其一,由于政府投资领域超出了公益性投资
和政府应该投资的基础设施领域的范围,甚全把投资范围扩展到了竞争性领域,
从而压缩了私人投资空间,挤出了私人投资,产生了国债的制度性挤出效应。其
二,由于国有企业所在行业比例过宽,总量过大,日.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甚
全亏损,国债对这部分国有企业的支持存浪费公共资源的同时,也压缩了私人投
资的空间,挤出了私人投资,这是国债制度性挤出效应产生的另一种表现。但是,
随着我国就业状况的改善;居民储蓄倾向的增强,国债和企业争夺资金来源的制
度性挤出效应和经济性挤出效应也会出现。最后,本文对我国国债发行以及政策
的制定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与建议。从长远看,我国应该调整国债的投资领域,
3
IfI东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从竞争性领域撤离,集中向社会公益领域投资;调整国债规模:改善国债管理;
强化国债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减弱国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
关键词:国债:制度性挤出效应;经济性挤出效应
4
东大学硕上学付沦文
ABSTRACT
in
In1998,thefinancialcrisisbrokeout SoutheastAsia.andthedomestic
need decreased.Withthe ofthe
continuously changingdomesticandinternational
economicsituations,thedecidedto the finance
government put positive
public
into inordertostimulatethe ofthe 1998to
policypractice growth economy.From
2007,Chineseissued¥7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