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伴生菌对猪苓几种酶活性的影响.pdf
第29卷第4期 中国中药杂志 Vd29Issue4
20(?4年4月 ofChineseMateriaMedlea Apfl.烈XH
aliIm知ll珈al
伴生菌对猪苓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邢晓科,郭顺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q-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活性影响。,方法:测定与伴生菌共培养过程中猪苓菌丝几丁质酶、pl,3一葡聚糖酶、蛋{=f=|酶及胞外多酚氧化酶的活
性。结果:伴生菌能礴导猪莓几丁质酶及p1,3一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液体培养时,在培
养的后期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的发酵液中两种胞外多酚酶活性均居于猪苓与伴牛苗单独培养的酶活性之间。结
论:伴生菌与猪苓的营养互补可能为褚苓提供一些菌核形成的相关物质,从而有利T猪苓形成菌梭。
[关键词]猪苓;伴生菌;几丁质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302(2004)04-0310-04
umbellata(Peas.)Fr.系担子菌纲多1材料与方法
猪苓Grofola
孔菌科多}L菌属真菌,其菌核具有利水、渗湿、消肿 1.1菌株来源
等功能,猪苓多糖可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并有良好的 猪苓与伴生菌菌株均为本室提供,保存麦麸平
抗癌作用。由于猪苓菌核生长慢以及缺乏有效保 板培养基上。
护,野生猪苓资源已濒临枯竭,由此可见,解决猪苓 1.2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medi
菌核的人工培养,即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使猪苓由菌 所用培养基为SM培养基L90(syntheticagar
丝形成菌核已是当务之急。菌核的形成是一个非常 um),包含(g·jJ_1):MgS04·7H20,02;K2ttP04,0.9;
复杂的过程,受到众多生物及理化因子的调控,这也 002;
正是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培养成功的原因所在。 000
Mn2+,0.002;Zn2+,0.002;维生素Bl,01;琼
近来,郭顺星等-1.2o从山睡古县的野生猪苓穴中 6.8。采用9em培养皿,每皿加培养基
脂20,调pH
分离到了一一个与猪苓菌核形成密切相关的真菌,称 20 5
d.。取猪苓与伴生菌的平板菌种,用直径为0
其为伴生菌,猪苓与伴生菌典培养45d后能够形成 0111的打孔器延菌落边缘打孔;共培养时每皿接人两
菌核。基于此,研究两者在互作过程中,伴生菌对猪
者各一块,相距3cm。在两者菌丝接触前及发生接
苓儿丁质酶活性的影响及伴生菌在与猪苓共培养过 触后的不同时期刮取猪苓菌落…侧菌丝,用于测定
程中胞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对明确伴牛菌在猪苓 几丁质酶,8—1,3-葡聚糖酶及蛋白酶的活性。对照组
菌核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oC。
为单独培养的猪苓萄丝。黑暗条件,22
几丁质酶及B—j,3一葡聚糖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1.3液体摇瓶培养
而真菌巾的儿丁质酶及0—1,3-葡聚糖酶参与细胞壁 用液体PDA培
文档评论(0)